重庆市忠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1 重庆市忠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32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进口总额3.0万美元,下降99.2%;出口总额3236万美元,增长37.0%。

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76.97万人次,增长49.4%,其中入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15.54人次,增长111.0%。国内旅游收入13962万元,增长123.1%。全县星级宾馆6家,旅行社4家,旅游从业人员54人。星级农家乐2家。

六、财政、金融

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0185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0127万元,增长45.2%,其中税收收入29002万元,增长43.5%;非税收入31125万元,增长46.8%。在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契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分别为3403万元、2522万元、10975万元、2965万元,分别增长51.9%、-2.5%、49.3%和13.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87582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3030万元,增长38.5%。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96万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589万元,下降4.4%;医疗卫生支出21821万元,增长55.8%;科学技术支出1086万元,增长8.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62万元,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77万元,增长24.1%;农林水事务支出39331万元,增长56.1%;交通运输支出6247万元,增长78.9%;环境保护支出13378万元,增长16.5%。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1009万元,比年初增长20.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82789万元,比年初增长16.2%。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403714万元,比年初增长22.5%,短期贷款93827万元,比年初增长10.9%,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50775万元,比年初下降29.3%;中长期贷款308887万元,比年初增长26.7%,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170648万元,比年初下降0.6%。

七、交通、邮电

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货运总量达到561.9万吨,增长16.4%,货运总周转量259425万吨公里,增长30.2%;客运总量达到2533.6万人次,增长3.7%,客运总周转量109173万人公里,增长10.4%。全年客货运总周转量276124万吨公里,增长28.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37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31公里;村道27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0073辆,其中私人汽车9295辆,建立交巡警平台4个。

2010年,全县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43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996万元,增长22.5%;电信业务总量34801万元,增长38.6%。年末固定电话达到12.83万户,增长0.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28.7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2.82万户,新增1094户。

八、教育、科技

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42所(含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教育),在校学生11.01万人,其中普通小学校(含村小),在校学生5.39万人;普通中学校30所,在校学生5.48万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38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5人。全县专任教师6523人,其中普通小学教师3051人,普通中学教师3059人。全县幼儿园数79所,其中民办幼儿园78所。在园儿童数2.21万人,其中女童0.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升学率达到100.0%。全年高考上线率达到87.8%。“十一五”期间,改扩建寄宿制学校39所,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9.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9.15平方米。妥善解决3000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培养照顾好留守儿童。校警制度覆盖所有中小学、幼儿园。

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4项,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2项,星火计划项目9项,星火人才培训项目19项,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6人。取得科技成果12项,解决技术难题41个,引进应用新技术35项,推广新品种35个,新增产值6265万元。组织开展培训农村星火适用技术人才骨干培训5.87万人次。实施农业科技项目8项,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35项,取得科技成果8项,推广适用技术23项;实施工业企业科技项目7项,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关键技术12项,开发新产品21个。全县申请专利38件,授权专利20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设计专利6件。2010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产品3个,市级重点新产品20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所,藏书4.2万册。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2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5%,乡镇综合文化站28个,农家书屋129个。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9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463张。年末卫生从业人员33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71人,执业(助理)医师1451人,注册护士护师805人。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14.5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24.5张。婴儿死亡率8.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7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0%。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十一五”期间,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35家,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29所乡镇卫生院、290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标准。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县户籍户数33.45万户,户籍人口100.41万人,年平均人口100.4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60万人,农业人口79.81万人;男性52.33万人,女性48.08万人,全县男女性人口比为108.8:1。全年出生人口20105人,出生率为20.3‰;死亡人口13885人,死亡率为1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人口流动率28.7%,计划生育率88.5%。

2010年,我县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6元,增长11.4%。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10751元,增长8.3%,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965元,增长21.3%;食品支出3924元,增长5.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397元,增长19.2%。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8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支出1949元,增长17.5%。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6%。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2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8台、电冰箱95台、洗衣机88台、摄像机3台、健身器材4套、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7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97台、摩托车13辆、洗衣机21台、淋浴热水器25台、移动电话99部、影碟机49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