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87128户,增长12.3%,其中:私人电话用户72924户,下降1.7%,占83.7%;移动电话用户169422户,增长4.6%。互联网用户12263户,增加3000户,增长32.4%。 全年接待旅游者1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小三峡、小小三峡共接待景点旅游者66万人次,下降3.4%,其中:外宾9万人次,下降29.1%;内宾57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社会综合经济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878万元,增长32.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0577万元,增长19.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3455万元,增长20.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461万元,增长29.2%;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3100万元,增长9.9%。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6家,住宿餐饮企业7家。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038万元,比上年增长43.0%。其中:一般性预算收入18528万元,增长35.4%。在一般性预算收入中:增值税3065万元,增长50.0%;营业税3087万元,增长20.0%;企业所得税1189万元,下降8.0%;个人所得税501万元,下降7.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20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一般性预算支出103146万元,增长32.2%。在一般性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07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813万元,教育支出2207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2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4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41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96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3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4567万元,环境保护支出933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70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961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5852万元,比年初增加89543万元,增长22.6%。其中:企业存款102913万元,比年初增加10916万元,增长11.9%;农业存款34405万元,比年初增加3963万元,增长13.0%;邮政储蓄存款52942万元,比年初增加12449万元,增长30.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3974万元,比年初增加59368万元,增长26.4%。各项贷款余额174529万元,比年初增加23642万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1859万元,比年初减少841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2571万元,比年初增加31961万元;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540万元,比年初减少932万元。全年现金净投放31648万元,存贷比为35.9%。 全年保险承保总额4629934万元,比上年增长47.8%;保费收入7274万元,增长35.0%;已决赔款2278万元,增长27.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确定重点科技项目15项。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巫山县无公害优质肉用山羊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顺利结题。科技特派员下基层行动深入开展,全县下派科技特派员28名,承担科技项目16项,与服务乡镇、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协议28份,服务19个乡镇、28个村、8294户、22741人,发放资料29935份。全县建设科技示范点(片)11个,承担实施科技项目15个,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培训3620人次,引进、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36个,取得了良好的科技与经济效益。 年末拥有各类学校291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小学269所;专任教师4581人;在校学生10417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7592人,小学在校学生632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全县高考上线总人数达到2405人,比去年净增358人,上线率92.8%,高出全市平均上线率近33个百分点,3人升入北京大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8%以上。中考优生600分以上1732人,占中考报考人数的33%,比去年净增13个百分点,重高和一般普高统招录取线全面超过重庆市联招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两心四馆”综合大楼基本竣工。新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市验收,增配105个农家书屋图书。全县已建14个综合文化站,165个村文化活动室。无线覆盖“2+1”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8%。周末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和乡镇“一月一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城区举办周末电影晚会57场,部门、企业组织广场文艺演出25场。乡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8次,农村放映5701场,观映人数1712583人次。学校放映2098场,观映人数525964人次。全年组织大型节庆活动16场次。成功举办了2008年迎春文艺晚会、元宵焰火晚会、“红色记忆”革命歌曲合唱艺术节、第二届国际红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龙骨坡古人类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市级评审,龙骨坡抬工号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推进。 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县医院综合大楼完成内部建设,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建3个120急救分站、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合格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88.5%。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6.2%。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8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师)602人,注册护士253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龙舟邀请赛,承办了渝东北老年人乒乓球赛事、县第二届体育运动会。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23505人,比上年增加76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859人。全年出生10451人,出生率为16.86‰,比上年上升1.54个千分点;全年死亡3101人,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11.86‰,比上年上升0.53个千分点。常住人口49.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4万人,比上年增加0.76万人,城镇化率25.52%,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完成14030人,失业保险参保13029人,生育保险完成13079人,医疗保险完成22760人。社会保险费征收完成8942万元,其中:养老保险6100万元,失业保险征收180万元,工伤保险648.9万元,生育保险完成70万元,医疗保险完成1943万元。低保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县11498户25229人享受城市低保,月保障金345.6万元,人均保障水平为137元/月。全县9990户24584人享受农村低保,月保障金131.6万元,人均保障水平为522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