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高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要市统计局 2011年7月18日 2010年,高要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继续走在前列、继续多作贡献”的要求,以建设“宜居宜商、人文高要”为发展定位,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双转移”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推进改革、注重效益,国民经济实现健康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GDP总量超200亿。经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32.0%;第三产业增加值63.45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占的比重由上年的25.9:41.5:32.6调整为22.77:47.74:29.4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0.7%、71.5%和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50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上涨了2.8%。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3.4%;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涨2.7%;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价格指数上涨2.5%;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了0.9%;工业品岀厂价格指数上涨5.9%。 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实施一系列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3.46万人,增长8.1%;其中全市在岗职工2.33万人,比上年增长4.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98亿元,增长28.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899元,增长24.9%。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8%,比上年下降0.08%。 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任务还比较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整体实力较弱,名牌产品企业不多,城市经济发展形态单一,对房地产业依赖过大,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为突出,边远镇和东部强镇差距较大,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值7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3.3万吨,增长0.3%;经济作物糖料产量2.02万吨,下降0.7%;茶叶898吨,下降0.4%;水果产量16.1万吨,增长5.4%;蔬菜产量74.8万吨,增长3.4%。 全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积800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8.17万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15.0万吨,增长3.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1.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有效灌溉面积38.2万公顷;农村用电量2.18亿千瓦时,增长4.5%;化肥施用量(实物)10.9万吨,增长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28.11亿元,增长4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7.54亿元,增长51.8%;全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生产法),增长4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91亿元,增长5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7家,比上年增加8家,增长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266.5%;其中资产贡献率39.8%,资本保值增值率120.4%,资产负债率47.4%,成本费用利润率8.96%,全员劳动生产率115221元/人年,增长31.2%;产品销售率为97.1%,全年实现利润30.64亿元,增长56.6%,利税总额55.58亿元,增长48.6%。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亿元,增长32.2%;完成增加值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14万元,增长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108.83亿元,增长39.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9.96亿元,增长40.3%;房地产开发投资8.88亿元,增长27.3%。商品房销售面积43.05万平方米,增长2.3%,商品房销售额16.88亿元,增长25.1%。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0.7%,邮政和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7亿元,增长26.5%;已装固定电话12.06万部,增长0.2%;移动电话用户39.6万户,增长19.9%;互联网注册用户4.47万户,增长61.8%。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9.5公里,增长4.1%;其中高速公路62.59公里,一级公路78.9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用量2.85万辆,增长16.7%,其中个人汽车11180辆,增长53.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6亿元,增长22.1%,其中:批发业的零售额5.97亿元,零售业的零售额40.42亿元,住宿业0.49亿元,餐饮业5.68亿元。 七、对外经济 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43885万美元,增长24.0%;实际利用外资17597万美元,增长6.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收入13.61亿元,增长26.2%,地方财政支出18.72亿元,增长16.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以及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岀得到较好保障,支岀分别增长29.1%、28.2%、25.9%和16.4%。 全市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56.05亿元,增长1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44亿元,增长18.0%;各项贷款余额78.70亿元,增长8.5%。 全年保险费承保额99.92亿元,增长7.1%;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38亿元,增长11.6%;赔款0.53亿元,增长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5.96万人,增长0.9%;专任教师3487人,增长12%;小学103所,在校学生5.0万人,下降9.6%;专任教师2703人,下降6.7%;小学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6.48%;高中升学率为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