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阳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13 黄石市阳新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加速恢复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也为全县“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阳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9.8%;人均GDP达到13468元,同比增长15.8%(剔除价格因素)。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5.8∶32.9∶41.3调整为“十一五”末的23.7∶36.4∶39.9。“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比“九五”时期快了1.8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2%、15.8%和11.1%。

物价水平总体基本平稳。2010年,阳新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2,比上年高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8,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四涨四跌”,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和居住等四类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4.4%、3.2%、1.4%和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四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1.9%、2.1%、1.2%和2.9%。

年末从业人员58.3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12万人。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85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家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原铝冶炼支柱产业停产关闭,医药化工等新上企业未达到预期生产规模和效益。大部分工业企业产能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空间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经济结构有待重组界定,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农民转移就业趋势加剧,新农村建设步伐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发展步伐稳健。今年以来,全县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36亿元,林业增加值1.02亿元,牧业增加值4.17亿元,渔业增加值8.66亿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2.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0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89千公顷,增加0.3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34千公顷,增加0.47千公顷。麻类种植面积3.77千公顷,减少0.7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6.08千公顷,减少1.02千公顷。

全年粮食、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年常用耕地面积51.97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8.42千公顷,化肥使用量(折纯量)2.43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农村用电量10.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增长。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9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64.2%,重工业完成产值73.86亿元,同比增长3.7%;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73.86亿元,同比下降3.3%,内资企业完成产值76.49亿元,同比增长3.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878万元,同比增长50.6%,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328.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共有1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内资企业135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127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累计生产原铝3.95万吨,同比增长69.2%;发电量1564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75.5%。部分产品产量有所回落,铜矿1.49万吨,同比下降19.4%;原煤67.4万吨,同比下降26.5%,水泥343.9万吨,同比下降4.5%。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然没有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阴影,加之国家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我县偏重、偏高的工业结构虽然有所改观,但勿庸置疑,全县工业严受重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遽降22.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2010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7.03亿元,比上年增长8.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2%,2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10亿元,同比增长35.0%。农村投资12.76亿元,同比增长36.6%。工业投资增长继续领跑全县,全县工业完成投资39.12亿元,同比增长44.9%。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23亿元,比上年下降18.3%。商品房屋销售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50.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6%,空置面积0.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7%。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5亿元,同比增长22.1%。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88亿元,同比增长2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2.56亿元,同比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15.1%;零售业零售额35.52亿元,同比增长25.9%;住宿业零售额1054万元,同比下降2.0%;餐饮业零售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