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福清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13 福州市福清市统计局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66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累计为5.66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95.3万人,医疗保险人数达6.75人,失业保险人数达5.8万人。

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逐步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7项,合同外商直接投资2.38亿美元,比增33.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33亿美元,增长3.0%。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1.99亿美元,增长27.3%。其中,出口63.6亿美元,增长25.0%;进口48.9亿美元,增长30.3%。

旅游产业

旅游业发展加快。拥有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7家,旅行社9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万人次,增长6.7%。实现旅游总收入4亿元,增长14.3%。

三、城建环保

城镇建设

城市面貌显着改观。城市道路:开工建设了福政大道、福人大道、福业大道;改造了龙江路、利桥路、元华路、清大路等道路。

园林绿化:新增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39.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

公用事业

市政管理不断加强。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7万平方米,全市液化气燃气供气总量3263吨,用户达到24.8万户。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85辆,客运总量5130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数200辆。

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拥有自来水水加压1处,污水处理厂1处,水源地1处。全市排水管道长度147公里,日供水能力17万吨,供水总量2830万吨。

电力供应能力增强。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8台,容量6900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5台,容量30200千伏安。高压110千伏输电线路19条299.7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6条47.27公里。

全社会用电量22.63亿千瓦时,增长3.6%,其中工业用电12.01亿千瓦时,下降7.4%;居民生活用电6.8亿千瓦时,增长22.2%。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2300万元;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5%,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市区建成烟尘控制覆盖率为100%;烟尘控制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全市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自然保护区个数达12个,保护区面积达到14121公顷。

四、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和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16项,获得福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新申请专利228件,其中,新申请发明专利5件。全市共有2家省级科普惠农兴村科普示范基地和6家福州市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

教育和体育

教育发展成绩突出。学前教育:全市拥有普通幼儿园430所,在园幼儿33881人,增长14.4%。

义务教育:全市拥有普通中学74所,在校生92494人,下降5.3%;普通小学381所,在校生100594人,下降7%,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87.3%,高中升学率为88.9%。

高中及职业教育:全市拥有高级中学3所,高中在校生29756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13245人。

教师队伍: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1966人,幼儿园教职工1769人,普通中小学教专任10611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33人,特殊学校教职工30人。

群众体育活动勇跃。全市新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国家级1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大力营造活动声势,全年开展各项赛事活动86场,特别是开展青少年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大力倡导科学的健身方式,积极培养体育骨干,通过培训,积极推广健康向上的活动。年度内培训的项目有:健身气功、柔力球、秧歌舞、渔健操等。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让全市四百多个健身点能保持常年活力。

医疗卫生

卫生网络不断完善,医疗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2所,农村卫生所396所,(不包括个体诊所);床位2810张,卫生技术人员2892人,全面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强化。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17家。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41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8683人,城乡各种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社会救济对象达1.2万人。

五、人民生活

人口发展

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户数为37.66万户,人口124.83万人,增长1.38%。其中,农业人口89.11万人,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5.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26‰,人口死亡率为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6‰。

生活水平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8元,增长17.8%。其中,工薪收入13641元,增长17.5%;人均消费支出13908元,增长12.9%。人均居住面积43.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104台、电冰箱108台、彩色电视机202台、空调机160台、家用电脑90台、移动电话174部、摄像机16架、家用汽车16辆。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8631元,增长13.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86元,增长16.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609元,增长14.3%;居住消费支出810.6元,增长29%。人均居住面积78.8平方米,增长3%。年末,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33台、电冰箱84台、固定电话100部、移动电话206部、彩色电视机141台、空调机21台、电脑2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