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收入1080万元,增长10.2%;电信业务总收入10148万元,增长1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302户,下降27.8%;移动电话用户140382户,增长27.1%;互联网宽带用户12904户,增长32.3%。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36703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47万元,增长37.7%。从分部门完成情况来看,国税部门完成10966万元,增长11.4%;地税部门完成10135万元,增长24.0%;财政部门完成15602万元,增长48.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04639万元,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9388万元,增长17.4%。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4491万元,比年初增加80961万元,增长21.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0493万元,比年初增加68500万元,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200805万元,比年初增加56972万元,增长39.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达7239万元,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4万元,下降31.0%;人身险收入5630元,增长9.0%。全年各项赔款支出3549亿元,增长16.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03万元,增长30.2%;人身险赔款支出2475万元,增长17.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6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初中26所、小学15所、幼儿园15所。在校普通高中生5035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021人、初中生12621人、小学生22714人、入园儿童5747人;现有在职教职工3903人。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717人大关,较上年翻了一番;本专总上线率达95.5%,增长27.8%;本科录取人数达434人,二本以上录取人数达317人;本专总录取率达82.0%,高出上年22.39个百分点。高中毕业水平测试中,黔阳一中以99.7%的合格率雄踞怀化市榜首。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73.3%。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了科技成果引进和推广。全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项,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下派科技特派员35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8个,形成农业专业协会或合作社38个,完成专利申请12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创建了2所科普示范性学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建成农家书屋76家,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创作编排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到25个乡镇、社区巡回演出30场次。成功举办怀邵铁路勘探专家与安江人民“心连心”文艺晚会,组织协办了2010年健身操大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杂交水稻纪念园正式挂牌开园,舞蹈《乖乖花瑶寨》参加中国艺术节并获全国“群星奖”。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2000户,增长6.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 医疗卫生不断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个,拥有床位总数1186张,卫生技术人员1196人。其中,执业医师307人;执业助理医师212人;注册护士300人。全市完成1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室的改扩建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1%,增长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5040.22万元,累计受益20.43万人次。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市常态健身人群已达5万余人,健身运动从单一转为了丰富多彩。建立了黔城世纪广场、安江稻都广场等36个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站点,培训怀化市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8员。投入资金102万元,为34个行政村建设了篮球场并配置了其它体育器材,投入12万元用于学校和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斩获省、市级各项比赛金、银牌54枚。其中,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中获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4枚,取得了我市省运动会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3.4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93万人,农村人口36.52万人。年内出生人口4742人,出生率10.87‰;死亡人口3014人,死亡率6.91‰,自然增长率为3.91‰。全市核实新增奖励扶助对象415人;新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12人;为10210名独生子女兑现了保健费;为15582名两女结妇女办理了团体女性安康保险。 城乡居民收支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8元,增长12.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33元,增长14.0%,其中食品支出2923元,恩格尔系数为40.41%,比上年增加1.0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21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工资性收入1657元,增长2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4元,增长15.0%,恩格尔系数为49.79%,比去年下降2.77个百分点。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5.15和40.67平方米。 社会保障救助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2156人,比上年末增加198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860人,增加2020人;参保职工医疗保险33980人,增加2022人;参加生育保险20322人,增加1772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4435人,增加1435人;参加工伤保险14308人,增加2152人。全市年末共有收养性机构26个,床位642张,年末收养人数615人。年末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890人,发放低保金1291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4480人,发放低保金1105万元;五保户1552人,发放供养金195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困难补贴15.52万元。全年共下拨救灾资金415万元。其中,安排春荒救济资金35万元。发放退伍军人自谋职业补助金114万元。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4377吨,与上年持平;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4062吨,减少8.9%;烟尘实际排放量250吨,减少1%。大气环境和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市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3.7%。全年造林面积27375亩,其中,人工造林14080亩;退耕还林面积4000亩;封山育林面积1000亩。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3起,死亡3人,比上年死亡人数减少9人,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0.08。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1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0.08;消防火灾事故4起;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2人,重伤2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事故死亡率0.59。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