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内乡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刺激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工业,促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致力于城市化建设,成效显着。通过一年来的努力,经受了疫情、灾情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8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7.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的35.75∶40.62∶23.63变化为:32.7∶44.7∶22.6。 市场物价继续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5.1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2%,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4%,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20人,比上年末增长2.37%,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达1520人,比上年末增长4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微观经济活力不够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民间投资启动迟缓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三区一村”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1119公顷,比上年减少3.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1.6亿元,增长2.9%,各乡镇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体系,逐步体现规模效益。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业有喜有忧。全年粮食总产量18.89万吨,比上年下降8.4%。其中,夏粮9.57万吨,增长8.8%,秋粮9.33万吨,下降21.1%;油料产量2.59万吨,增长32.3%;棉花产量1356吨,增长24.6%;烟叶5160吨,下降39.6%;蔬菜产量达25.33万吨,下降3.31%;水果产量达2.76万吨,增长55.7%。 畜牧业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继续扩大。全年肉类总产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9%,禽蛋产量达1.8万吨,比上年增长6.3%,水产品产量达2450吨,增长13.9%,年末大牲禽存栏16.05万头,猪存栏39.84万头,羊存栏86.39万只,家禽存栏443.8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1.6%、8.9%、9.6%、7.9%。保护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成绩显着。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995公顷,比上年增长41.3%,退耕还林面积333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达28490公顷,增长11.7%,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合理保护。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3%,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2.04万台和2630辆。全年农村用电量6314万千瓦小时,增长9.2%。化肥施用量(折纯)2.24万吨,比去年下降4.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6%,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0%,其中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5.05千公顷,增长4.6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量扩大,生产速度逐步攀升。经过几年来对工业的常抓不懈,成效显着。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46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036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8125万元,增长4.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050万元,增长11.6%;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1111万元,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216万元,增长58%。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3919万元,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19117万元,增长15.8%。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委、县政府“抓二带一促三”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优势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如软木厂完成产值2201.3万元,比上年增长7.8%。化工厂完成产值4612.6万元,比上年增长59.6%。主要工业品产量:化肥全年总产量(折纯吨)3.3万吨,比上年增长3.1%;机制纸完成3.4万吨,下降7.6%,水泥产量达46.8万吨,增长22.19%。 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86%,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7.9%,同比高出0.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实现利润总额2215万元,增长38.8%。 建筑业增长速度加快。全县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达120个,比上年下降8.4%,其中,投承包工程个数75个,比上年增长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8万平方米,下降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928万元,同比增长26.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70807万元,增长28.5%;集体经济投资12047万元,下降51.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1068万元,增长114.3%;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9887万元,增长13.8%;更新改造投资25487万元,增长101.4%;房地产开发投资632万元,下降39.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6.08亿元,增长12.6%;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4亿元,增长11.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8%;餐饮业零售额5999万元,增长9.7%;其他行业零售额17368万元,增长30.3%;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8%;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0.5%;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68.2%。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超市、量贩、专卖店正逐步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出口总额39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4.2万美元,增长5.9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3万美元,增长9.1%;对外借款1.2万美元,增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