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禹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322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687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08688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647802万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8/72.5/19.5,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4%,烟酒及用品上涨2.5%,衣着类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5.8%,居住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1%,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1.1%,鲜菜价格上涨36.1%。 二、农业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2010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75919万元,增加值265687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5%和16.6%。 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获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521761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夏粮260329吨,比上年增长1.2%;秋粮261432吨,比上年增长0.6%。全年蔬菜产量229310吨,比上年增长3.2%。油料产量13080吨,比上年下降6.6%。药材、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766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00公顷,林木覆盖率36.7%,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畜牧、水产业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071吨,同比增长0.9%;水产品产量1419吨,同比增长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6.9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900台和31000辆;全年农村用电量20026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270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9935公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289287万元,比2009年增长15.9%。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4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567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8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739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6998万元,比上年下降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821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2010年,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19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8.42%,实现利润总额788298万元,比上年增长35.87%,产销率达98.3%。产成品库存56562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应收帐款净额70244万元,比上年下降2.9%;亏损企业亏损额7121万元,比上年减亏702万元,同比下降8.9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9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企业竣工房屋面积268405平方米;施工房屋面积1192318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422108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0032万元,比2009年增长23.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02256万元。城镇以上投资1665386万元,增长23.8%。农村50万以上投资369281万元,增长28.5%。农户投资75365万元,增长0.7%。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稳步运行,市场销售平稳。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203万元,增长19.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2078万元,增长20.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9125万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91161万元,增长20.5%;零售贸易业664144万元,增长19.6%;住宿业25036万元,增长20.5%;餐饮业零售额140862万元,增长20.3;其他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客运量1636万人,货运量743万吨,客运周转量67777人公里,货运周转量68474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1709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322万元。年底全市本地固定电话100459门,移动电话用户66.8万户,年底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6811户。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发展。 2010年我市旅游产业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策划提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宣传促销,提升旅游知名度,各项工作都得到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7%和32%。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旅游经营单位28家,新增1家三星级饭店和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其中旅游景区(点)7家,旅游星级饭店5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3家,旅游车队1家,国内旅行社11家,国际旅行社1家。并集中开展生态景观道路建设工作,旅游道路环境得到有效管理。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116761万元,增长27.7%,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7%,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7906元,增长12.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7.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8.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6%。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94970万元,比年初增长1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0867万元,比年初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为786471万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短期贷款563888万元,增长25.8%;中长期贷款222583万元,增长11.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88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9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0693万元。全年赔付给付额937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2904万元,寿险赔付给付金额6466万元。 八、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9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2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增长1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48.3元,增长7.4%。但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