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清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7 濮阳市清丰县统计局

清丰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963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388万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17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结构比为25.8:54.3:19.9,“二一三”产业模式进一步巩固。

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城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在岗职工工资显着提高。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4万人次,劳务收入14.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80人;困难对象再就业3640人。登记失业率为2.36%。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330公顷,比上年增加698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8063公顷,比上年增加180公顷;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160公顷。棉花、油料、瓜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09公顷、11596公顷和23691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53.47万吨,比上年增长0.95%;棉花产量980吨,下降14.3%;油料产量5.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产量56.97万吨,比上年增长4.3%;肉类总产量4.46万吨,比上年增长5.1%;禽蛋总产量5.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用拖拉机达到1.71万台,比上年增长3.73%。全年农村用电量1124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3.54千公顷,本年新增2.27千公顷。机电井17141眼,本年新增750眼。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共有全部工业企业107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53759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全部工业增加值567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7147万元,比上年增长25.5%。

规模以上工业23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五位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3亿元、8.1亿元、4.6亿元、3.8亿元和3.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4%、41.0%、37.2%、135.8%和36.2%,5个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2%。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较好。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6865万元,比上年增长34.3%,产销率达97.9%。实现利税总额259781万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100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

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饲料5910吨,增长27.0%;小麦粉104.3万吨,增长24.7%;供电量38248万千瓦时,增长11.2%;布300万米,下降-33.9%;纱5080吨,下降13.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7195万元,比上年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3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2701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87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全县656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共完成投资926346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0.46亿元。

五、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8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2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2598万元,比上年增长48.7%。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179.3万美元,同比增加27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1%。

六、交通、邮电业

公路网发展迅速。2010年,全县国、省道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为104.95公里。其中,国道23.03公里,省道81.92公里。

邮电通信业业务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63.86万元,通信业务总量46255.31万元。电话机拥有量41001部,移动电话年末达到255004户。

七、财政、金融

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34212万元,比上年增长6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04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财政支出134823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58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0268万元,比年初增加79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7259万元,比年初增加11735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177643万元,比年初增加258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62483万元,比年初增加2223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159万元,比年初增加362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学校数(含教学点)263所,在校学生(含私立)137500名,教职员工(含私立)6241人,专任教师(含私立)5451人。其中:基础教育在校学生122730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4770人;幼儿教育在校学生9741人。全县普通高中共有3所,教职员工569人,专任教师510人,在校学生10638人。普通初中27所,教职员工1679人,专任教师1449人,在校学生33072人。全县小学205所,教职员工3286人,专任教师3101人,在校学生7902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共获得各类科技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13项、县级52项。共拨付科技经费1207万元。全年共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7项,全县共申请专利70件,授权专利53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201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国内演出场次1458场,观众人次达793千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2万册。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3个,床位1133张,卫生机构总人数为1607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0人。“卫十一”项目稳步推进,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建成100所标准化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