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西工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7 洛阳市西工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西工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民本理念不动摇,继续实施“商贸兴区、工业强区”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三村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整体经济企稳向好,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取得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全面胜利。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687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0万元,同比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97836万元,同比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68159万元,同比增长9.2%。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由于洛阳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全区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但单产保持了较好水准,故今年粮食生产总体上与去年持平。2010年,我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59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1.0%;粮食总产量为4513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秋粮总产1949吨,比上年下降0.2%;小麦总产2652吨,比上年增长4.2%。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及单产如下:

畜牧业生产多数下降。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数量如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攀升,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7009万元,同比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743万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1266万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261万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利润总额12234万元,同比增长11.5%。工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稳步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增长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0827万元,同比增长9.8%。施工房屋面积1589522平方米,同比下降27.5%;房屋竣工面积588117平方米,同比下降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047万元,同比增长2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90042万元,同比增长2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05万元,同比下降75.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06529万元,同比增长16.8%;总施工面积3365308平方米,同比增长51.9%。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2721904平方米,同比增长131.0%;房屋竣工面积478887平方米,同比增长122.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39226平方米,同比增长121.1%。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2010年,全年实现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25万元,同比下降8.9%,占全区GDP1.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商品销售稳中趋活。2010年,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551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121732万元,同比增长20.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3819万元,同比增长18.9%。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对外贸易形势良好。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998万美元,同比下降38.4%,其中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7.7亿元,同比增长50.9%。出口创汇成绩斐然,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0940万美元,同比增长103.2%。

七、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67330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7196万元,同比增长18.6%;财政支出134927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0606万元,同比增长21.3%。预算外资金总收入1335万元,同比下降45.2%;预算外资金总支出1218万元,同比下降49.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体制日臻完善,科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向,努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科技的共同发展。2010年全区共投入科技专项资金650万元、其中工业科技专项资金418万元,农业科技专项资金60万元,信息产业科技专项资金120万元,先后扶持科技攻关项目20个。先后从国家、省、市积极争取项目、创新资金615万元。积极培养农村科技“星火人才”,培训人员1000人次,安置就业300人次。社区、乡村全部完善了科普厨窗,科技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得到调整。全区共有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9810人,教职工962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28244人,教职工1373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23847人,教职工1632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20597人,教职工1030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50人,教职工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均达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为繁荣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辖区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广场文艺活动30余场次;在西工体育场举办了“西工区2010年元宵节盛世华章焰火晚会”。为丰富河南省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区组织1000余人进行“千人”牡丹舞排练和表演活动,编排组织节目参加了全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纲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在红山乡和洛北乡已经累计放映电影312场次。为进一步加强辖区街道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我区积极向上级争取到101万元资金为辖区3个街道文化中心和1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购置设备。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2010年末,全辖区共有卫生机构184家,其中:医院26家,乡卫生院2家,个体卫生所40家,厂矿卫生室5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农村卫生室24家,卫生防疫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妇幼卫生机构2家。共有区属卫生技术人员4563人,其中:执业医师1741人,执业助理医师162人,注册护士1875人。区西工医院2010年全年总诊疗4621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589人,共治愈3469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

2010年,全区共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116人,其中国家级10人,一级32人,二级31人,三级43人。在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评选中,我区润华气功点荣获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组织120余人参加全市第十一届“老年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和“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