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西工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主线,继续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三村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整体经济企稳回升,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胜利。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985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5万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108万元,同比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38805万元,同比增长15.3%。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由于洛阳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全区耕地面积减少,再加上天气等原因,今年粮食生产略低于去年,但全区各种农作物单产保持稳定。我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503吨,比上年下降0.3%,其中秋粮总产1953吨,比上年下降0.8%;小麦总产2545吨,比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及单产如下: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数量如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攀升,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区工业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生产不断攀升,运行质量不断改善。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0348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266万元,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0082万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1517万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10692万元,同比增长10.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稳步增长,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部分产品产量波动较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增长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760万元,同比增长19.8%。施工房屋面积2190966平方米,同比下降6.8%;房屋竣工面积668693平方米,同比增长9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7027万元,同比增长6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8883万元,同比增长69.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144万元,同比下降9.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33566万元,同比增长49.8%;总施工面积2214944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117841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5511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98671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2009年,全年实现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604万元,同比增长2.9%,占全区GDP1.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商品销售稳中趋活。2009年,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725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873586万元,同比增长1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0139万元,同比增长40.3%。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242万美元,同比增长57.9%,其中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1.7亿元,同比增长1.7%。出口创汇形势严峻,全年完成出口创汇5384万美元,同比下降42.4%。 七、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58336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8179万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支出53337万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979万元,同比增长20.1%。预算外资金总收入2434万元,同比增长1.1%;预算外资金总支出2431万元,同比增长27.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体制日臻完善,科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向,努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科技的共同发展。2009年全区共投入科技专项资金618万元、其中洛阳工业园区投入科技专项资金418万元,科普经费3.8万元,先后扶持科技攻关项目11个。社区、乡村全部完善了科普厨窗,科技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得到调整。全区共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7191人,教职工809人;小学37所,在校学生27829人,教职工1365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23320人,教职工1602人;中等职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18275人,教职工972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29人,教职工6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均达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9年全区为喜迎祖国60华诞,围绕重大节庆日,与王城公园合办了“春满中原”广场文艺比赛;举办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焰火晚会,全区1700余人的表演队伍分别在全区十几个广场同时进行民间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万余名观众。为丰富中国2009世界邮展暨河南省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区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70余场次,参与群众5万余人次。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纲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在红山乡和洛北乡已经累计放映电影312场次。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截止2009年5月底,在红山乡12个村建设了12家标准化农家书屋。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2009年末,全辖区共有卫生机构210家,其中:医院25家,乡卫生院2家,个体卫生所68家,厂矿卫生室5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农村卫生室24家,卫生防疫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妇幼卫生机构1家。共有区属卫生技术人员4286人,其中:执业医师1737人,执业助理医师147人,注册护士1862人。区西工医院2009年全年总诊疗4398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533人,共治愈3404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为落实国家《“十一五”农民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目标,为红山乡后李村和王村沟村争取到体育彩票基金配备的健身工程器材并安装到位;参加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金牌52枚、银牌28枚、铜牌29枚,居全市金牌榜第四名;举办了全区干部职工参加的长跑比赛和拔河比赛;王城路办事处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我区近年来体育工作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