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项,引进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30项,申报专利362件,专利授权138件。运用高新技术企业54家。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厂办科研机构已达95个,科研技术人员450人。 十、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3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0所(农村中学7所,区直3所);小学64所(农村55所,区直9所,民办学校1所);区直幼儿园1所、职业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农广校1所、体育学校1所。全区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1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3所,区级规范化学校20所。全区在校学生79120人,其中小学生31501人,初中学生20994人,高中学生13436人,职业学校学生4889人,幼儿园在册幼儿8300人。在职教师4831人,内退教职工478人,离退休教职工845人,镇街分流127人,临时代课教师590人。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年末专业演出场所4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共有区级电视台1座,电视台节目套数3套,平均周播时间140小时。电视节目覆盖人口41.98万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妇保、防疫及卫生院17个;病床1680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67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96人,其中执业医师795人,执业助理医师127人,注册护士726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获省级比赛银牌4枚、铜牌6枚。获市级比赛金牌44枚、银牌28枚、铜牌20枚。举办区级比赛15次,参加人数14000人,比去年多出200人。业余体校2所,在校学生194人。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共培护郯薛路、枣曹线路肩13公里,粉刷墙体2.7万余平方米、行道树1.2万株、路沿石21公里,做好污水处理厂设施完善、内部运行和厂容厂貌整治工作,打造迎淮核查亮点,得到了国家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先后迎接临沂、聊城、德州等地市参观学习考察30余次,薛城污水处理厂现已成为全省的亮点。二是城南新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泰山南路建设,先后完成了道路路基施工、4座跨路桥涵建设、各类管线铺设和道路油面摊铺,以及路灯、绿化、人行道铺装等配套工程施工,共安砌路沿石9.5公里,安装路灯114盏,铺设人行道路大理石16000余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50余万株。中和路、矿建路现已具备通车条件;钱江路建设,房屋拆迁全部完成,泰山南路以东段路基处理全部完成;西姚安置小区,一期工程5万平方米建设已全部交付使用,安置居民663户。二期工程3.5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小区配套工程建设。东姚安置小区,一期工程1.5万平方米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城南路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城南10平方公里的新区框架全面拉开。三是园林城市创建取得显着成效。按照生态化、园林式的绿化理念,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永兴路、永福路、长江路花坛苗木升级,泰山路、永福南路、长江路、嵩山路等路段生态复式绿化和临山公园大绿化,以及泰山南路新建道路绿化,共栽植各种花灌苗木350余万株、40000余平方米,栽植高杆女贞、雪松、紫叶李、青桐等树木25000余棵,拓宽临山甬路500米,硬化清风台广场1500平方米。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沿河公园绿化提升、城区道路交叉口节点绿化和拆墙透绿工程,将公共绿地、单位庭院绿化向城区延伸、向市民开放,提升绿化档次,增强城市绿化的亲民效果。先后栽植各类苗木15万株。实施泰山南路、长江路交叉口和郯薛路、薛周路交叉口、光明西路等城区道路节点绿化工程4处,新建街头游园8个,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三是以“绿染枣庄、绿进社区”活动为契机,以实施单位拆墙透绿、居民小区绿化改造提升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资金投入,扎实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全区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7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创建省级花园式单位(小区)5个,市级42个,共实施单位拆墙透绿工程9家,全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7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共改造和新建下水道4.6公里,硬化道路25000余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完成了全国汽车拉力赛看台建设;投资140万元,完成了石榴园西大门工程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1800万元,启动了长江水厂续建工程及供水管网配套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650万元,新建水池2座,铺设供水主管道5.6公里;按照市、区中心城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泰山路、临山路城市景观街改造,提升亮化档次,打造景观示范街区,增加城市亮点。五是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共修补城区主次干道路面4.6万余平方米,更换下水道盖板150余块,更换雨水篦子500余块,擦试维修路灯500余盏,城市灯明率达98%以上。结合城市防汛,清理主次干道雨篦子1900多个,清挖古路街、古井村等城区主泄洪道3公理,清运垃圾杂物1500余方;投资77万元,购买新型清洗车一台,实行夜间定时对城区主干道路面进行清洗保洁。投资15万元,购买设置果皮箱300余个,购买环卫保洁服400余套、环卫雨衣400余套,环卫工人工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城市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全年共铲除卫生死角86处,清运垃圾390余吨,维修公厕12座,更换维修垃圾中转站8个,粉刷公厕、垃圾台21座,新建地下垃圾台2个,整治填埋大粪场1处,经济开发区、郯薛路城建管养段纳入正常保洁管理,城区卫生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投资42万元,新购置大型洒水车2辆、草坪修剪机3台、绿篱修剪机2台,加大城区苗木管理养护力度,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全年共修剪城区绿篱12.3万平方米、草坪22万平方米,补植缺损死株1300余棵,出动水车3600台次,养护绿地面积29万平方米,粉刷路沿石3.7万米、行道树5400余棵。七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当前中央加快市级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要求,以京沪高铁、枣临高速、枣临铁路开工建设和精细化工园、城南新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分类指导,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步伐,稳步推进整村搬迁工程试点和道路沿线“金镶边”改造工程。委托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先后完成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集中连片建设改造试点项目规划“三大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全区共启动建设试点村庄集中连片改造项目22个,投资5.9亿元,完成集中连片住房建设3238户、面积约34万平方米。投资1.86亿元,完成农村分散住房建设1669户、面积约16.7万平方米。投资1.58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75户、面积约19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