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南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校“四位一体”控辍保学责任体系,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入学率达100%,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1.9%以内,初中三年保留率达97.8%。荣获抚州市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二本上线人数达545人,二本上线人数连年上升;文理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三名。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 幼儿教育管理日益规范。幼儿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县城达100%,农村达80%以上。举办了一期农村幼儿教师业务培训班,培训农村幼儿教师71名,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实力教育,扎实推进支教工作,40名中学教师到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支教,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2010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168个。初步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有病床床位545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75张;全县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470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35人),村卫生人员485人;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36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17人;乡镇卫生院达标率为100%,村卫生所达标率为79.76%;儿童免疫"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率达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的97%。 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6.3%。全年申请专利10件,授权5件;申报市科技项目10个,立项7个,其中“风味禽蛋干生物保鲜的新技术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590万元,同比增长19.0%,从城乡消费品市场来看,城镇市场相对活跃,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163万元,增长19.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27万元,增长15.8%。从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实现172295万元,增长19.4%,住宿餐饮业实现19746万元,增长16.4%。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产品登记销售11500余台、实现销售额2500多万元。 全县实际引进境外资金16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外贸出口创汇达6320万美元,增长6.2%,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46亿元,增长45.9%,税收收入5.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8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56.3%。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9.5%。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90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2亿元,增长31.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初步推算,2010年末全县人口32.34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其中成镇人口14.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4.8%。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552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6491元,比上年增长16.7%;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个方面87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41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4人,发放小额贷款4235万元。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建廉租房208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255户,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全县实现了无命案、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进京赴省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六无”目标。特别是化解社会矛盾实行四级调解机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批示及肯定,并指示应学习推广。 十一、环境 绿色生态建设有大变化。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230余万元,保障了城区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保持了麻源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在Ⅱ---Ⅲ类之间。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5.19万亩。重点打造通道景观带,完成福银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道沿线153公里的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