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宜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5 宜春市宜丰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2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2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899万元。邮政业务加快发展,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固话业务明显缩减,移动通讯业务略有下降,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至2009年年底,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数175000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19900户,联通电话用户26000户,固定电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29100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住宅电话用户20329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316户,增长28.9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支运行基本正常。2009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6239万元,比上年增收5001万元,增长16.01%,其中:中央收入13097万元,比上年减收211.9万元,下降1.6%;省级收入593万元,比上年减收1.5万元,下降0.3%;县乡两级地方收入22549万元,增收5214.4万元,增长30.1%。全年财政预算累计支出87873万元,比上年净增支出18034万元,增长25.8%。

金融运行平稳。至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3958万元,比上年末净增80670万元,增长2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21231万元,比上年末净增50228万元,增长18.5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45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9004万元,增长28.8%。其中,短期贷款13233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2347万元,增长20.32%;中长期贷款4212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9313万元,增长84.66%。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565万元,增长27.0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43万元,比上年增86.8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97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670万元,其中:财险赔款2100万元,人寿险赔款157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九成果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投入资金1400万元,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1.8万平方米。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成人教育协调发展。2009年,全县招生10993人,其中小学招生3763人,初中招生3514人,普通高中招生1300人,职业高(中)专招生2416人。2009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38231人,比上年末增加341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988人,比上年末增加58人;初中在校学生9793人,比上年末增加938人;小学在校学生20952人,比上年末增加232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498人,比上年末增加218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比例为100%,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1.32%。2009年全县考取大专以上学校人数979人,其中本科生478人。2009年全县参加成人高考人数8人。聋、哑、智、残等特殊教育得到发展,2009年末共有在校学生93人。学前教育稳步推进,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格局。2009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63所,在园幼儿9768人,比上年末增加683人。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科研事业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县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98人,其中155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009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个,申请专利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成绩喜人,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和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4个,16个乡镇(场)都有文化中心,各行政村均建立了文化室,城乡文化经营户60户。2009年县图书馆总藏书量8.7万册,书刊流动册数14.5万册,总流动人数12万人次。博物馆藏体5450件,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5处。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开通有线电视频道32个,全县共有200多个村(场)可通过光纤网收看丰富的电视节目。电视人口覆盖率99.33%,2009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54580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光明·微笑”工程任务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展顺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7.72万人和4.65万人。2009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不含诊所)18个,实有床位716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91人,其中,执业医师308人,执业助理医师345人,注册护士328人。

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举办县以上综合性运动会9次,参加运动会人数289人次。在国内比赛中获银牌1枚,在市三运会上荣获金牌60.5枚。全县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校学生人数为39246人。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顺利通过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复评。全年出生人口3669人,出生率12.91‰,死亡人口1791人,死亡率6.30‰;人口自然增长率6.61‰。,年末全县总人口283319人,总户数99108户,家庭户平均规模2.86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9451人,其中: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1038人,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40984人,其他经济从业人员774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652元,比上年净增1636元,增长9.61%;农民人均纯收入5237元,比上年净增359元,增长7.3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余额11338元,净增1734元。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09年全县共有17162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32951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60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累计发放社保资金1.3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个,福利院床位数1573张,年末在院人数1507人,全年在院总人天数487350人天。

社会救济体系进一步健全。继续实施“321”扶贫工程,推动了农村低保工作,城镇低保标准有所提高。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19224人。其中,890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资金1685万元,基本实了应保尽保。各类享受优待优抚对象户数591户,发放优待金103.8万元。安置退役军人、复员干部共计147人。

八大类79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完成,投入资金1.5亿元。120套经济适用房、448套廉租房主体工程完工;城镇新增就业7195人,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3138万元。

十二、生态与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万元GDP能耗下降4.36%,COD减排105吨、SO2减排393吨。生态创建有序推进,仙隐洞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