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南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对接融入”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84.91亿元,增长13.3%,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亿元,增长13.0%。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86元(按年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318元;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0.1%,35.0%,分别拉动GDP增长0.7、8.0和4.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2:47.7:35.1调整为16.3:48.6:35.1。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7.47亿元,增长16.9%,占GDP的比重达67.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2亿元,比上年增收11991万元,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亿元,增长23.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0692万元,增长21.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6.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预算内农林水支出增长4.3%,教育事业支出增长6.8%,科学支出增长7.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2.5%。基本保证了再就业、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费支出需要,全年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支出4448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67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789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7592万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0%,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42亿元,增长9.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万亩,下降0.1%。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6.9万亩,晚稻播种面积29.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8.2万亩,增长8.2%,蔬菜播种面积15.9万亩,增长2.2%。 全年粮食总产量23.34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早稻10.3万吨,下降1.9%;晚稻11.9万吨,增长1.6%。 全年肉类总产量6.71万吨,增长5.9%。年末生猪存栏44.6万头,增长4.9%;生猪出栏70万头,增长6.1%;生猪饲养量114.6万头,增长5.5%。家禽饲养量926万羽,增长1.6%,出笼551万羽,增长2.0%;禽蛋产量0.7万吨,增长6.1%。全年水产品产量1.95万吨,增长4.8%。果业开发面积6000亩,年末果园总面积达到10.5万亩,水果总产量4.8万吨,增长36.3%;花卉播种面积1620亩。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1.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614台,增长10.0%;农用运输车2038辆,增长10.0%。全市已建成水库64座,引水工程2782处,排灌站478处。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1.8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68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2.2%和6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0.7%上升为43.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15亿元,增长17.3%,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1亿元,增长24.1%。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7亿元,增长56.6%;利润5.32亿元,增长53.9%;利税8.5亿元,增长38.9%。 全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3.44亿元,增长49.5%,占全社会工业的91.9%,实现销售收入104.26亿元,增长51.2%,税金3.09亿元,增长17.6%。园区从业人员2.4万人,增长15.6%。 全年六大主导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44亿元,增长38.1%;实现工业增加值30.11亿元,增长23.9%;实现税收9420万元,下降13.1%;主要是矿产品税收下降,全年矿产品税收5788万元,下降26.7%,家具行业税收继续增长,税收2035万元,增长21.3%。6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增长26.7%,税收1.88亿元,占工业税收的71.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0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9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0.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增长38.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增长31.2%,其中,城镇投资330423万元,增长38.4%,房地产开发投资117442万元,增长7.0%,农村非农户投资40008万元,增长7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071万元,下降11.1%,第二产业投资220391万元,增长49.3%,第三产业投资248411万元,增长22.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16020万元,增长29.6%;非国有投资371853万元,增长31.7%,其中民间投资355152万元,增长33.2%。 全年房地产开发商品房竣工面积37118平方米,下降87.2%;商品房销售面积413093平方米,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额16.4亿元,增长54.6%。 五、交通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48.4公里,其中,国道62.9公里,省道44.9公里,县乡村道1740.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2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8.5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744万人,增长8.3%,公路客运周转量50678万人公里,增长2.7%。公路货运量1463万吨,增长15.0%,货物周转量94468万吨公里,增长11.0%。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32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83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96210户,比上年增加48440户,增长13.9%。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414万元,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32550户,增长37.6%。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6亿元,增长18.6%。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21.0亿元,增长17.6%,市以下的零售额5.76亿元,增长22.4%。分行业看,批发业6.10亿元,增长15.9%,零售业17.52亿元,增长18.2%,住宿餐饮业3.13亿元,增长26.7%。 七、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 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10个,签约外资5789万美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7146万美元,增长4.2%,出口总额3602万美元,增长102.5%。引进内资项目16个,合同引资18.23亿元,下降13.1%,实际进资13.54亿元,增长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