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铜陵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年,全县招商引资总额50.9亿元,同比增长9.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0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达12.52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地方收入6.59亿元,增长30.0%;中央收入5.93亿元,增长57.3%。在财政收入构成中,各种税收收入11.6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92.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增幅同比增长36.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1%,比上年同期提高1.7百分点。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92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亿元,增长7.1%;公共安全支出0.65亿元,增长10.2%;教育支出2.81亿元,增长27.9%;科学技术支出0.22亿元,增长66.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16亿元,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1.26亿元,增长74.2%;环境保护支出0.21亿元,增长132.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33亿元,增长58.5%。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60亿元,比年初增加10.90亿元,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5.96亿元,比年初增加6.62亿元,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39.44亿元,比年初增加9.56亿元,增长22.2%。短期贷款26.15亿元,比年初增加7.98亿元,增长43.9%。其中,单位经营贷款22.20亿元,比年初增加8.08亿元,增长57.2%;贸易融资1.81亿元,比年初增加0.93亿元,增长105.7%。中长期贷款13.25亿元,比年初减少0.73亿元,下降5.2%;单位经营贷款2.95亿元,比年初减少1.25亿元,下降29.8%。 2010年末,全县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0593万元,同比增长7.7%;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4578万元,同比增长40.5%。 八、交通和邮电 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10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5公里,增长7.1%。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2668辆,比上年增长38.7%,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8829辆,比上年增长31.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2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42万户,比上年下降3.4%。全县移动电话用户21.19万户,增长42.4%。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26万户,增长32.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0年,全县高技术产业企业7个,比上年增加2个;实现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9.3%。全年专利申请数370件,同比增长96.8%;专利授权数250件,增长390.2%。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81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小学47所,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3.6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1.4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0.4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7万人,在园幼儿0.27万人;专任教师2605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095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51人,小学教师1264人,幼儿园教师95人。高中阶段升学率85.77%,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初中升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万。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7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6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3‰,同比下降4.4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5.6‰,同比下降5.8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继续保持100%。 2010年,全县新建了2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中5个省级工程,16个市级工程,建成篮球场21个,乒乓球台42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全覆盖。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3206万元,同比增长11.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34吨,同比下降6.6%;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59.5%。 201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9人,分别比上年减少3起和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2人/亿元,比上年下降2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县年末总户数10.53万户,同比增长2.8%;户籍人口29.18万人,同比增长0.5%。全年出生人口2635人,出生率9.05‰,比上年上升0.1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49人,死亡率为6.35‰,比上年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0‰,比上年上升0.09个千分点。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285元,同比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22元,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14元,同比增长1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75元,增长15.2%。其中,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文化教育娱乐分别增长12.8%、25.0%、11.7%、18.5%和20.4%。全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2010年,全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2个,床位数1294张,同比分别增长9.1%和15.1%。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84人,增长20.2%;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97630人,增长84.5%;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09人,增长5.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65人,下降11.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76人,下降3.2%。全县有23.9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