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凤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馆(站)18所,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花鼓灯、推剧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县和安徽省的品牌,我县立足于特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专业文艺团体精品层出不穷,硕果累累。2009年凤台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俏媳妇》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这充分展示了凤台花鼓灯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了凤台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建设文化大县,文化强县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了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举办了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4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08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5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显着。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达99.9%,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立扩建乡镇卫生室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2009年出生儿童建证率为100%,各种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0%以上,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我县广泛开展各项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凤台县“临水坊”杯乒乓球邀请赛,举办具有农村特色的“杨村乡第四届运动会”,激发了农村人民拼搏向上的奥运精神。体育、舞蹈成绩显着,在2009年华北地区体育、舞蹈友好城市公开赛中获13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为凤台人民争了光、添了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174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69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3%;农业人口4858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8.7%;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314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男性人口326796人,女性人口290703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2.9%、47.1%。出生人口8649人,出生率14.0‰;死亡人口3790人,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7.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108万元,增长22.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600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5103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2329元,增长7.6%;农村恩格分系数42.1%,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6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496人,比上年增长6.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291人,比上年增长0.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979人,增长3.6%。全县投入1440万元,共有2.9万人享受城乡低保;投入686万元,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工作;投入4466万元,有495654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功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国试点,有49341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成经济运用房11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米,发放廉租补贴441万元,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居民生活得到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