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八公山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09-02 淮南市八公山区统计局

八公山区统计局

2010年04月28日

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一、综合

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08年,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0542元,比上年增长13.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面临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对煤电企业的依赖性过大,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稳固,农民的增收的压力增大;地方工业薄弱,缺少重点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增长不快;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等。

二、农业

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7937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业产值4690万元,同比增长9.7%;林业产值571万元,同比增长5.5%;畜牧业产值2158万元,同比增长9.7%;渔业产值377万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万元,同比增长6%。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围绕粮食生产,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粮食连续三年丰收。粮食总产量7980吨,同比增长4.7%。全区蔬菜播种面积787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0909吨。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全区共出栏生猪6036头、出栏牛713头、出栏羊3465只,同比分别增长7.1%、8.2%、3.7%;共出笼家禽26.2万只,同比增长8.7%。肉类总产量1075吨,比上年增长7.7%。禽蛋产量1214吨,比上年增长7.6%。水产品产量506吨,比上年增长7.2%。

三、工业

2009年,全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8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878万元,同比增长1.44%,比前三季度提高7.7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4.14个百分点,扭转了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1个月下滑的局面。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速高位运行。2009年全年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为2037万元,重工业为35831万元,比例为5.4:94.6,去年同期的比例数为4.1:95.9。可比价增速轻工业为44.39%,今年以来我区轻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均保持在40%左右,轻工业所占全区工业份额也有所提高。从九大行业来看,六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9大行业中,有6个行业生产同比保持增长,其中:塑料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43万元,增长16.92%;豆制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936万元,增长57.24%;纺织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增长34.35%;化工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382万元,增长28.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9079万元,增长3.15%;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63万元,增长37.23%。然而拉动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生产回落较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6090万元,下降10.1%。从企业发展来看,重点企业仍起主导作用。目前,在我区规模以上企业中,舜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熟料202万吨,水泥94万吨,已成为淮南市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舜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值近2亿元,是全市唯一一家被科技部授予高新技术的企业。两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一半以上。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由国有企业经招商引资改制,已成为一家生产汽车配套内饰的轻工企业,年生产汽车内饰产品将达到4600吨。另外,我区一批豆制品行业也在逐步壮大,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从产品产量看,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全区原煤产量22.76万吨,同比下降10.9%;水泥产量134.69万吨,同比增长11.84%;水泥熟料产量202.18万吨,同比增长3.85%;非织造布4612吨,同比增长13.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要求,投资规模继续扩张,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建设速度有所加快。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亿元,增速达到100.5%,增速已大大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同比增长82%。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趋于平稳,增幅不高。进入下半年后,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重点建设的项目:孔李淮河大桥引桥开工。沿矿路大修、蔡新路改造投入使用。东西部第二通道(八公山段)四个标段施工全面展开。308省道八公山至凤台段开工建设。全区1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列入市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总建设面积255万平方米。新风苑三期、锦绣康城二期、鸿发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8000万元。新农村建设,续建、新建农民新村项目7个,完成投资3.94亿元。

五、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市场需求潜力逐步释放,大型商业设施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促使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8.4%

六、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5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万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630万元,完成序时进度,比上年同期增加609万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6234万元,增长13%,非税收入396万元,下降24%。财政支出13830万元,增长21.0%。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2.0%,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9.0%;文化体育与传媒增长35%。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各类普通学校44所,在校学生23707人,招收学生6525人,毕业生5858人,专任教师172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164人,其中高中5910人;小学在校学生9195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05%和100.02%。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均取得优异成绩。各所学校的资源整合也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八公山豆制品厂的豆制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淮南舜泰化工公司的改性胺油炸药开发两个项目被列为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研发的针刺地毯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另外加强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帮助民营科技企业,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获得了淮南市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全年科技经费投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专利申请量43件,专利授权量14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68.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