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壶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优环境为保障,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69948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61万元,增长15.0%;第二产业增加值161010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3577万元,增长2.8%。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9368万元,增长5.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406万元,下降3.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28万元,下降2.8%;金融业增加值8866万元,增长10.0%;房地产业增加值11785万元,增长5.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6024万元,增长3.0%。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4%、59.6%、3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73.8%、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43405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0148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465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60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902.7公顷,增长1.0%。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6176公顷,减少0.4%;油料种植面积58.2公顷,减少9.5%;蔬菜种植面积645.8公顷,增长60.4%。 全年粮食产量108010吨,同比增长144.5%;其中夏粮736.2吨,下降12.5%;秋粮107273.8吨,增长147.5%。油料产量65吨,增长24.0%;蔬菜产量18916.9吨,增长122.9%。 全年肉类总产量8888.4吨,增长19.5%,其中猪牛羊肉8284.8吨,增长19.8%;禽蛋产量4340吨,下降27.8%,奶产量435.3吨,增长23.0%。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52.1万元,增长41.9%。其中,农业总产值25828.4万元,增长154.4%;林业总产值1705.2万元,下降68.8%;牧业总产值17364.9万元,增长9.4%;渔业总产值3.6万元,下降40.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50万元,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470.9万元,增长11.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9835.5万元,增长116.0%,重工业增加值143635.4万元,增长9.1%;产品销售率96.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上年下降7.1%,钢材增长52.2%,焦炭下降1.8%,生铁增长927.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2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实现利税13442.8万元,增长517.9%,其中实现利润850.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8050万元,比上年下降51.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80万元,比上年增长93.9%。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03万元,下降6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162万元,比上年增长71.6%。其中,城镇投资163485万元,增长120.4%。其中国有投资100691万元,增长131.9%,非国有投资62794万元,下降10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084万元,下降23.5%;第二产业投资92425万元,下降393.5%;第三产业投资57976万元,增长4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420万元,比上年增长56.8%,其中住宅投资12941万元,增长61.0%。商品房销售面积53532平方米,增长241.9%;商品房销售额15207万元,增长343.4%。 五、城乡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282.3万元,增长2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015.2万元,增长19.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2086.4万元,增长2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211.1万元,增长9.4%。 全年进出口总额203.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390个行政村已有388个村通了水泥路,通达里程达到1501公里,通达率达到10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23.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37.7公里。绿化里程达到225公里。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575辆,其中年末个人汽车拥有量11283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20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7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893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752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361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6368户;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0458户。 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个数13个,全年共接待游客79.35万人次,增长26.0%;实现门票收入1200万元,增长26.3%;旅游社会收入9.92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7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税收入15238万元,增长14.1%;地税收入9765万元,增长8.5%;财政收入3774万元,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11334万元,增长19.4%;一般预算支出83282万元,增长2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文化体育与传媒、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分别支出10312万元、825万元、18607万元、13559万元、6334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17.9%、13.7%、22.9%、23.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317万元,比年初增长25.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95081万元,增长15.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4282万元,比年初增长8.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普通中学24所,小学214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235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57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9871人,其中女生959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785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数4535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5520人,其中女生1045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9.9%,高中升学率62%。 全年全县共培训各级各类科技人才15000人次,其中科技能手100名、星火带头人50人、科技计生100户;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计划项目3项,市级21项;组织引导企业申请专利22项,新建了2个专利试点企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9千册;剧场、影剧院数1个,放映单位18个,放映场次4580场,观众人数达到229万人次;全县有乡镇广播电视站12个,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通乡镇1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3.54%和95.41%;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9362户,接收数字信号用户4157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