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潞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继续推进“双五”战略,加快潞城科学发展,全市经济企稳向好,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7499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增速同比加速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548万元,同比下降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0148万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298万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75.6:2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64元,按年末美元汇率折算为440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94355人,比上年增加1647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4025人,减少7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169人,增加930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161人,增加724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10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800万元,比上年下降3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006万元,下降24.3%。一般预算支出59751万元,下降3.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5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科技、教育和农业支出比上年增长0.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80万元,下降4.6%。其中,农业总产值24733万元,下降14.8%;林业总产值2082万元,增长46%;牧业总产值9805万元,增长20.9%;渔业总产值24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385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460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9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5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85042吨,同比减产12.4%;其中:夏粮7015吨、秋粮78027吨、油料产量266吨、蔬菜产量65706吨,分别比上年减产32.1%、9.8%、9.5%、24.3%。 全年肉类总产量7133吨,增长6.8%,禽蛋产量4162吨,增长8.6%,奶产量1879吨,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同比下降0.9%;实现工业增加值4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8%。 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35.5万吨,焦炭406万吨,水泥21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7%、2.5%、59.8%;生铁6.4万吨,化肥(折纯100%)30.3万吨,钢材4.7万吨,发电量69.8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6.7%、7.7%、58.4%、0.7%。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3亿元,比上年下降3.47%;利润总额-1.9亿元,同比下降368.2%;利税总额4.09亿元,下降59.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1.2%,比上年下降了43.5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1%。其中,城镇投资365038万元,增长180.9%;农村投资19456元,增长22.1%。第一产业投资10100万元,同比增长153.8%;第二产业投资280347万元,同比增长131.7%;第三产业投资94047万元,同比增长21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住宅投资7035万元。商品房销售额6372万元 五、城乡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分城乡看,市级实现零售额59516万元,增长13.8%;市以下实现零售额21391万元,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534万元,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63万元,增长24%;其他行业零售额7510万元,增长23.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51公里。全年货运量662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周转量41303万吨公里,增长12.5%;客运量达12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5400万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15万元,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3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676万元,增长1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7万户,移动电话年末达到14.38万户,新增用户4.4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34万户,比上年增长0.8%。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3.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各项贷款余额为36.6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短期贷款254895万元,中长期贷款109937万元,个人消费贷款2542万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215561万元,现金支出947276万元,货币净投放6281万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9661万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114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68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37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97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953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204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8所,其中:小学95所,初中10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各类学校在校人数33955人,其中小学生17621人,初中生9002人,高中生3782人,职业高中学生3550人。各类专任教师数2812人,其中小学教师1465人,中学教师1010人,职业高中教师179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475人,其中:中级技术以上人员2350人。全年专利申请数57件。 九、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8万册。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促进了信息化。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500户,接收数字信号用户9000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实现旅游收入1480万元,同比增长13.9%。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1.56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