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伊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4 伊犁州伊宁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增势强劲。消费受收入水平提高,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结构性减税等扩大消费政策的实施,伊宁市居民消费明显加快,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全年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2681万元,增长19.6%。其中地方消费品零售额364339万元,增长20.1%。

在地方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零售额355850万元,增长20.3%;农村零售额8490万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315113万元,增长2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227万元,增长17%。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03265万元,增长25.3%,其中批发额202576万元,占40.3%。

六、开放经济

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全市辖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953万美元,增长30.9%。其中出口36624万美元,增长30.8%;进口329.3万美元,增长48.3%。外贸企业39家,其中出口规模最大的伊犁新欧中亚商贸有限公司实现出口额1004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4%,较上年大幅增长。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签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27亿元,增长3.4%,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80120万元。

七、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共有宾馆82家,其中星级宾馆3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6家,二星级12家),社会宾馆51家;旅行社18家,旅游景区(点)19家。农家乐旅游点234家,实现收入4085万元。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64.81万人次,增长61.1%。其中来自疆外游客52.96万人次,疆内州外游客68.85万人次。旅游收入42283万元,增长61.1%。其中宾馆25155万元,增长41.2%;旅行社3785万元,增长3.2倍;景区13369万元,增长77.1%。全市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4.5%。

八、财政和金融

2010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4042万元,增长30.4%。一般预算收入95181万元,增长42.1%;其中税收收入85533万元,增长44%。

地方财政支出319602万元,增长29.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00553万元,增长34.7%。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较快,达到36989万元,增长47.1%。

2010年,全市银行存款余额215.63亿元,增长2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48亿元,增长19%;银行贷款余额100.89亿元,增长44.7%。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强化教育学教管理,教育工作质量显着提高。2010年,全市辖区共有中高等院校8所。地方中小学81所,其中小学55所,中学2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7.7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57万人,占58.7%;全市拥有中小学专任教师55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普通高中升学率70.2%。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投入科技资金1073万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8个,争取科技项目经费155万元。“科技三项费用”到位1490万元,其中自主支配资金达773万元,占“科技三项费用”的51.9%,在资金使用上突出重点,加大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1159场次,举办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1场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157场次。举行各种运动会16场次,参加运动员6070人,荣获自治区金牌奖8块,银牌奖1块;荣获自治州金牌6块,银牌8块,铜牌10块。建立了伊宁市文化体育人才库,收录各类人才千余人。图书服务功能逐步拓宽,公共图书总藏量25万册,新增图书6.4万册,较上年增长34.4%。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49720小时。播出新闻节目6032分钟。收看数字电视节目40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99.5%。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地方拥有医院、卫生院(不含农四师)36所;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80张,其中医院945张;卫生技术人员2424人,其中执业医师988人.注册护士787人。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实施顺利。全市新农合参合10.88万人,参合率96.1%,全年新农合专用基金共为农牧民门诊和住院补偿1496.82万元。其中门诊就诊人数84915人次,全额补偿49.23万元;住院人数14029人次,专用基金给予补偿1447.6万元,有效解决农牧民看病负担过重问题。

十一、环境、资源

据环保部门统计,2010年全市共监测天数363天,优良天数占95.9%,优良天数比去年增长了1.6%。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23天、二级(良)331天,三级(轻度污染)9天。一级天数占6.3%,二级天数占91.2%,三级天数占2.5%,优良天数占97.5%。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伊犁河流域伊宁市段水质达到自治区划定的水域功能区水质标准,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良好。

全市拆除18家单位19台采暖锅炉,限期治理花城宾馆等4家单位6台烟尘超标排放锅炉,消减排污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通过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74.32吨、2095.45吨,全面完成控制指标。

十二、安全生产

据安监部门统计,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74起,死亡23人,受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107.5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3%,死亡上升4%,受伤人数下降26%,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18%。

十三、人口

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471462人,增长2.7%。其中非农业人口319718人,占总人口的67.8%;其中男性233779人,女性23768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8。

全市共有3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32998人、汉族164567人、哈萨克族21384人、回族3509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4%、34.9%、4.5%和7.4%。全市人口出生率10.46‰,死亡率1.77‰;自然增长率8.6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