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镇坪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1 安康市镇坪县统计局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6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08.8万元,增长44.0%;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60万元,增长7.0%。

八、教育和科技

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2010年,全县共有小学27所,157个班级,在校学生4314人,419名专任教师;全县共有中学5所,66个班级,在校学生3616人,专任教师22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57人。各类中小学共有教职工686人,其中专任教师642人。从教职工学历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23人,专科毕业301人;高中及以下118人,从职级看,小学高级教师159人,一级教师251人,中学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82人,二级及以下教师32人。各类中小学共有计算机400台,达标体育运动场7个,54491平方米,图书藏量达153427万册(含电子图书藏量7082.8片),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实施,截止2010年底,信息化经费投入23.35万元,全县共育多媒体教室座位个数668个。全县有幼儿园1所,幼儿园(含学前班)共有21个班,在园幼儿917人。

营养早餐工程全面实施,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镇坪从在农村中小学实施营养早餐工程以来。2010年底,全县共6537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政府补贴的“营养工程”,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100%,寄宿生覆盖率达到100%。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280余万元专门用于“营养工程”,全年校园安全工程投入1086万元。

建立了“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助学政策体系,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537人次学杂费380万元,书费65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049人次176.1万元。

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加大,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实施。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2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7个。

九、文化、卫生和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阅览室1个。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3%,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0.3%,能接收中、省、市等76套电视节目。全县有66个村通有线电视,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587户,其中数字电视7416户,农村干线网联网用户数3619户。全县有各类书店4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为27.7千册,基本可以满足人们买书、租书需求。建设标准化乡镇文化站7个,村文化活动室63个。

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工作呈现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2个,拥有病床位24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2人,比上年减少7人。其中,医生70人,比上年增加3人。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44751人,参合率达93.3%。计划免疫率达97.8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手术及时率为89.25%,三查率由2009年的97.6%上升为2010年的98.7%。

十、资源、环境、能源和安全生产

2010年末,全县耕地总资源为8447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931公顷。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757公顷,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0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8%。森林面积为139764公顷,覆盖率为84.0%。退耕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及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保存率均达到100%。全年总降水量1029.4毫米,同比上升0.9%,全年日照总数1591.0小时。

全年化学需氧量控制排放量(COD)214吨,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0.90%;二氧化硫(SO2)控制排放量160吨,二氧化硫削减率为-0.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5.28%。

2009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988吨标煤/万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4.15%。

2010年,全县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为2起、1人、4人、9.8万元,与上年同期四项指标相比2升2降,其中: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6.6%、28.5%,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涨100%、5.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谐发展。2010年,全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9598人(其中女性27787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人,其中农业人口50528人,非农业人口9070人。年末常住人口49228人,出生率为13.0‰,死亡率为8.0‰,人口自增率1.5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5元,增长1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6.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较上年都有所增加,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03平方米。

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明显增加。根据抽样调查,止2010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10台,电冰箱92台,消毒碗柜18台,微波炉12台,家用电脑54台,淋浴热水器84台,移动电话176部;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线电视102台、摩托车27辆、洗衣机102台、冰箱13台、电话机23部、移动电话185部、抽油烟机2台、电脑2台、热水器7台、太阳能3个。

社会保障事业更加完善。2010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个,拥有床位580张,集中供养五保户580人;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03人,比上年末增加356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94人,与上年持平;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102人,与上年持平;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918人,增加45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300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人。2010年,1289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03人;6616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6人49.4万元;有1596人次得到民政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全面完成,五保户集中供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综合救助工程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