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3 兰州市城关区统计局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围绕“文化兰州”建设这一主题,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组织邀请市专业演员到青白石街道上坪村表演文艺节目并赠送春联、书籍。成功组织开展了春节社火拜年、兰州市第六届文化庙会、2008兰州首届冰雪旅游节鼓王狮王争霸赛、城关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奥运倒记时100天文体活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全年共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36场,参演队伍265支,参演人员达7412人次,观众达24.21万人次。“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清查盗版、违禁光盘3.65万张、盗版书刊1800余册,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医疗和食品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深化社区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重点结合“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日JICA”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防治工作。继续做好“高血压患者健康行动试点项目”,并为部分患者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适龄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辖区产妇建卡率为95.8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9.03‰、8.08‰。在区属11家卫生机构中,拥有床位数529张,从业人员6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14人,注册护士181人。

群众健身事业进一步丰富。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为契机,结合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力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全区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在北京奥运火炬城关段传递工作中,制作宣传横(条)幅560条,手旗、五环旗、国旗等4万余面,并组织太极拳、功夫扇、太平鼓、舞龙、舞狮等表演和展示,3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了欢迎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迎奥运氛围。组织开展了百万农民健身活动、体育三下乡、体育大拜年、“创文明城市,迎奥运盛会”全民健身月、“创文明城市,迎奥运盛会”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群众健身展示、全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区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体育进社区等大型群众健身活动,掀起了全区全民健身活动新高潮。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健身展示、竞赛活动达71项次,参加人数达16.7万人次。进一步加大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天投资力度,先后为九州社区等12个社区1个广场安装15条全民健身路径。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区实施率达到100%,达标率92%。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为目标,坚持源头控制、全面治理的工作原则,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对35家50台燃煤锅炉、茶浴炉进行拆除、联片或改为清洁能源,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60.1吨、烟尘排放量287.4吨。积极推进“放心水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重点检查和定期巡查,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狠抓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巩固提高“环境噪声达标区”质量,全年全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9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5.0分贝,使“环境噪声达标区”达到了国家二类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努力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全年共审批新、改、扩建项目14个,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92.69万人,净增1.1万人,同比增长1.2%,其中:男性46.13万人,占总人口的49.77%,女性46.56万人,占总人口的50.23%。全年出生人口6814人,出生率5.41‰;死亡人口2981人,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1‰。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70元,同比增长12.81%;农民人均纯收入9759.33元,同比增长11.23%;城关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259元,同比增长14.7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随着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年共召开用工洽谈会41场,举办30多个工种的免费培训1万余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就业2.17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3个;率先在全市三县五区中建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帮助20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创业再就业;年末实有登记各类失业人员达6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共支付再就业资金6258.53万元,并为3.7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半价月票乘车,2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有线电视收视费减免的优惠,在工商、税务、卫生、劳动等部门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4.1万多人次,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卫生费、工本费等合计2300多万元,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达9732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专项救济、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5422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47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48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5182万元,发放基本养老金9136万元,基本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42254人、7575人和1921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463人、536人和385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4666名农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全区有27395人享受城市低保,1067名农民享受农村低保,全年共发放“低保”金6268万元。各种专项救济工作也扎实有效开展。为742名大病医疗求助人员安排209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求助,为低保家庭26881人发放采暖补贴642.57万元,并对1600名城乡特困居民及1312名区属企业退休买断困难人员发放慰问金158.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