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物价水平。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9%(其中,农业生产资料总指数回落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3个百分点。 旅游事业。2010年,全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0.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9%;旅游总收入8.96亿元,增长96.5%。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2010年区属财政总收入33068万元,增长1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271万元,增长29.9%。其中工商税收入11752万元,增长25.4%。财政支出108157万元,同比增长18.0%,其中用于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为14755万元、407万元、34710万元、1633万元、13291万元、632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0.9%。 金融信贷。2010年末,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847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增幅回落20.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0911万元,增长2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9029万元,增长18.8%,增幅回落17.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7403元,比上年末增长17.0%,增幅回落33.2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133568万元,下降0.1%;中长期贷款583184万元,增长22.3%。 八、教育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627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768人,较上年增长2.2%(不含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258万人,较上年增长18.0%;专任教师213人,同比减少11.6%。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5171人,回落6.1个百分点;专任教师2316人,同比增长0.7%。小学在校学生41076人,回落6.3个百分点。专任教师2565人,同比减少3.1%。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继续提高。2010年,全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0%。全区小学242所,比上年减少55所,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1.0%;高中升学率95.6%。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医疗卫生。卫生条件日益完善。2010年,全区各类医院40家,其中等级医院5个,私营企业1家。社区服务中心(站)4家,中心及乡镇卫生院26家。全区共有床位2060张,其中等级医院床位1351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44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969人,注册护士875人。 广播电视。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2010年全区安装“村村通”维系卫星接收锅11150套。新建标准化村广播室46个,全区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8.0%,有线电视用户数50491(总户数148429)户,入户率34.0%,较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农家书屋71个。 体育事业。体育事业。2010年,全区完成190个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建成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71个,9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器材已配送到位。 十、环境保护 2010年,在污染减排、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大幅增加,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部超过300天,达到350天。2010年,我区工业废水排放量304.51万吨,工业废水达标量300.0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5%。工业烟尘排放739.1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3944.48吨,工业粉尘排放388.51吨,化学需氧排放量削减7.02%(系县域经济评估数据),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02%(同前),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 区环保局03月21日重发数据---2010年,在污染减排、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大幅增加,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部超过300天,达到350天。2010年,我区工业废水排放量304.51万吨,工业废水达标量300.0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5%。工业烟尘排放739.1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3944.48吨,工业粉尘排放388.51吨,化学需氧排放量削减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状况。201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50093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199人。全年出生人口6503人,出生率为11.8‰,比上年上升2.3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159人,死亡率为7.57‰,比上年下降0.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27‰,比上年上升2.44个千分点。农业人口361399人,非农业人口188694人。 人民生活。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9元,比上年增长17.0%;人均消费支出9675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3平方米,增长6.8%。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95元,比上年增加602元,增长20.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17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1.4平方米。 2010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40618人,比上年增长4.7%;其中国有单位30715人,增长6.4%。据区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10年度,就业人数50827人,登记失业人数2099人(含市直1855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6%,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劳动报酬。2010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9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9840元,增长10.5%,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892元。 蛋奶工程。支出资金1309万元,受益学生32796名。 社会保障。据区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10年,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418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3103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527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61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800人。 农村居民已参加养老保险249562人(其中老农保19696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58332人。 2010年,全区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20个。社会福利院12个,床位732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区共保障城市居民7113户、15264人,支出低保金3629.6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月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全年共保障24539户,60392人,支出低保金6204.6万元。全区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的全覆盖,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