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区拥有大专院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37所,小学90所。各类学校(除大专院校外)拥有专任教师5187人,其中小学2533人,中学2265人,职业中学389人。全年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共招生24158人,在校学生94228万人,毕业生20455万人。其中,职业中学招生2522人,在校生7348人,毕业生1690人;普通中学招生11968人,在校生33518万人,毕业生10423人;小学招生9668人,在校生53362人,毕业生8342人。全区拥有幼儿园82所,在园幼儿19254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全区加强了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提高了项目的履约率和成功率。全年共申报专利1022件。征集科技项目53项,下达科技计划项目40项,安排科技资金950万元,其中研究类11项;工业类3项;农业类3项;医药卫生类2项;社会发展类21项。完善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72个社区科普宣传栏、7个科普活动室、21个科普图书室、4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创办了3所社区科普大学。全年举办大型科普活动8次,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科普图书、图片102400余份(册),展出展版2600余块,接受科普咨询2000人次,受益群众30000余人次。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全年共开展节日类群众文化活动150余场次;开展夏日广场类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戏剧下乡演出55场次。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为35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5万余册书、音像制品3500余种、书柜175个。全区拥有村、社区文化室136个,其中“未央区文化科普图书室”21个。全年各街道组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240次,举办培训班60次,共培训2855人次。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共拥有藏书26833册;区公共图书馆(室)图书报刊总藏量23504册,其中图书19365册。电视、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全年完成了21个村和18个社区健身广场的建设,完成12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器材配备。学校、厂矿、各街道办及区级部门共组织各类体育健身活动500余场,参与群众30000余人次。全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2010年荣获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卫生全区各类卫生机构142个,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医院23家,比上年减少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比上年增加17个;门诊6个,比上年减少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2家,比上年减少4家。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93人,比上年增加640人,其中执业医师1216人,比上年增加192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2585张,其中医院床位2399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186张。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89800人,参合率99.99%,共筹资2852.64万元。新农合门诊累计补偿农民患者99421人次,补偿总额169.92万元;大病统筹累计补偿农民患者16059人次,补偿总额2249.5万元,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94.82%。2010年,我区先后获得“国家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九、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2490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03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8.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2184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消费性支出18065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9712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272元,增长46.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19元,比上年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7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9.00平方米。 社会福利年末全区各类福利机构12个,拥有床位1960张,比上年增加73张;全区工商登记福利工厂15家,年末职工总数1062人,其中残疾人400人。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15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957人,其中城镇低保居民10743人,农村低保居民3214人,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居民生活补助金3531.4万元。医疗救助5824人次,登记结婚13974人,登记离婚3142人。 社会保障我区在全省创建了首个“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在全市创建了首个“高效毕业生见习基地”,培育了三个创业孵化基地,拥有经营实体296家,安置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3423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1774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5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9898人。根据市劳动局反馈资料,目前全区城镇从业人员已参加养老保险189699人;城镇从业人员已参加医疗保险159398人;城镇职工已参加失业保险132855人;城镇从业人员已参加工伤保险115852人;城镇职工已参加生育保险87970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年城市建设管理提升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汉长安城遗址清明门广场;建成凤新路至渭滨街周边景观围墙;拆除违法建筑20.7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户外广告252块,整治门头牌匾98块;拆除西高架快速干道沿线临时性建筑1.2万平方米,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1.3万平方米;完成纬二十七街街景装饰;新建绿地广场4个,栽植大树520株,新增绿化面积91万平方米;完成9个农贸市场改造,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完成北客站周边景观围墙建设;完成地铁一号线三桥街道3个站点的征地拆迁工作,共征地30.3亩,拆迁5466平方米;全年完成23条市政道路征地拆迁工作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重要干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了11条背街小巷的道路改造,改造面积60000平方米。 环境保护全年污染物总排放量39622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水方面主要污染物COD)排放11551吨,较上年减排10546吨,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29.9%。全年大气方面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071吨,实现减排785吨,实现二氧化硫削减率12.8%。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年拆除45家白灰厂,15家废塑料加工厂,两家煤场,3家电镀厂,1家化工厂和1家珍珠岩棉厂。 十一、人口 年末全区总户数158234户,户籍人口516968人,比上年末增加16559人,增长3.3%,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338414人。年末户籍人口中,18岁以下84858人,18-35岁172353人,35-60岁191395人,60岁以上68362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例为49.97:50.03。全年出生人口7693人,其中男性3970人,女性3723人;全年死亡人口6813人,其中男性3713人,女性3100人;当年迁入人口18250人,其中省外迁入6906人,省内迁入11344人;当年迁出人口7330人,其中迁往省内3808人,迁往省外352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