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0 大理州祥云县统计局

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格局下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发展较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0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1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5629万元,比上年增长22.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407万元,比上年增长22.13%。按行业分,批发业31957万元,比上年增长9.70%;零售业94383万元,比上年增长32.86%;住宿业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45.06%;餐饮业51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5%。按经济类型分,公有经济33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8%;非公有经济148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金融和保险运行正常。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较快增长;保险业务继续发展。

全县财政总收入59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5%;财政总支出113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5514万元,比上年增长31.48%。在金融机构存款中,储蓄存款余额334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0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各种保险保费收入10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1%,其中:财产险收入59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3%;人身险收入4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3%。赔付额2634万元,比上年减少16.5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390万元,比上年减少15.52%;人身险赔付额244万元,比上年减少25.15%。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旅游业

科技成效显着,科教兴祥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县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州、县科技计划项目76个,共投入项目扶持经费542.9万元。“新泽村新农村科技综合示范”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飞龙公司的“10万吨/年低品位氧化锌矿生产电锌冶炼新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省科技厅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铅锌冶炼厂废水零排放工艺装置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获省科技厅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扬帆公司的“环保轻型塑胶沼气发生器(B型)”项目获省科技厅技术创新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年内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549期,69323人次参加。培训中共发放科技资料76671份,其中科技局发放3210份,各乡镇发放73461份。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有小学151所(其中完全小学113所,教学点88个),普通中学22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初级中学18所,民营股份制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105所。全县小学在职专任教师1489人,学历合格率为96.64%;初中专任教师1066人,学历合格率为99.06%;普高专任教师418人,学历合格率为97.13%。小学在校生43372人,初中在校生2135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456人,职业高中在校生2618人,幼儿园(学前班)在园儿童13287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0040人)。全县3-6岁儿童入园率为75.6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6%,初中毛入学率为101.06%,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1.4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33%。全县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88%,小学和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16.1平方米、15.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6.35平方米、6.02平方米,生均图书分别为8.38册、11.5册。2010年,全县高中、中等职业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高考上线率为99.63%,“三校生”高考上线率为89.4%。实施“班班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建成初中信息中心19个、信息点326个,固定多媒体投影设备326套;建成小学有线信息中心54个、无线信息中心22个,信息点798个,配备固定多媒体投影设备176套和移动多媒体投影设备80套、光盘播放设备72套。

按照“以水目山景区为龙头,云南驿景区为重点,祥云洱海卫城片区为后续”的旅游发展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快精品景区(点)和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条件。年内游客总人数达53.5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达2.54亿元。

九、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抓好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1月份,我县演出队配合省文化厅的“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革命老区慰问演出文化大篷车,在全县10个乡镇共计演出20场次。春节在文体广场组织了39个代表队参加的庆新春文艺展演;“三八”节举办了31支演唱队参加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大赛暨颁奖晚会;“五一”、“五四”举办了“历届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暨“青春在劳动中闪光”文艺演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登记录入不可移动文物262项(其中新发现205项)。全年电影共计放映850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图书馆全年共外借书刊6.84万册次;共接待读者13.75万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4万人次。

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求。全县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达33.68万人次。县文体局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2009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村村通工程分两批实施,共计9700户。全县基本建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着。完成了恢复重建项目8个、国债项目1个,在建国债项目5个。全县参合农民人数达39.1万人,参合率达92.85%。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99‰,婴儿死亡率为13.84‰,新生儿死亡率为10.15‰,孕产妇死亡率46.13/10万。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环评文件审批63个,其中:建设项目报告书审批2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38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23项。年内共对4个项目(试运行)试生产进行行政审批,完成州级审批项目13项报告书(报告表)审查;试生产审查6项,环境竣工验收审查2项,共出具7个项目标准确认复函。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累计出动宣传车3辆、宣传员21人,现场发送宣传单5000份,可降解纸袋6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