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内新开工建设项目142项,续建项目113项。实际建成投产85项,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2466万元,竣工面积24279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76146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96.1万元,比上年增加13050.6万元,增长21%。按地域划分,城镇零售额46945.8万元,增长21.3%;农村零售额28250.3万元,增长20.5%。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11366.5万元,增长15.5%;零售业零售额52602.9万元,增长21.9%;住宿业零售额2010万元,增长19.2%;餐饮业零售额6426.4万元,增长24.8%;其它行业零售额2790.3万元,增长18.9%。按经济成分划分,公有经济零售额12783.9万元,增长16.8%,;非公有经济零售额62412.2万元,增长21.9%。 年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年出口交货值36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万元,增长0.6%。 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1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内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587公里。年末拥有各种载货车辆3287辆,其中:汽车1211辆、拖拉机2002辆、货运摩托74辆;各种载客车辆329辆,其中:班线客车120辆、出租车34辆、三轮客运摩托车149辆、公共交通车26辆。全年完成客运量63.1万人,客运周转量5264.5万人公里;货运量41.4万吨,货运周转量4687.2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营业总收入完成6071.4万元(含电信、移动、联通、铁通、信息网络等公司),比上年增加2046.8万元,增长50.9%。年末市话小灵通用户613户,固定电话用户24405部,移动电话用户63904部,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数达8.83万部,电话普及率37.3部/百人。全年报刊期发数0.98万份,报刊累计投发数39.01万份,办理函件15.4万件。 乡村旅游“咪依噜风情谷”接待游客24.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9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5069万元,比上年增收1057万元,增长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79万元,比上年增收1331万元,增长15.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4235万元,比上年增支21682万元,增长5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949万元,比年初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182万元,比年初增长25.2%;各项贷款余额135281万元,比年初增长34.6%。 年末县内有5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5782.91万元,比上年增加1313.6万元,增长29.4%;赔款及给付支出3519.1万元,比上年增加1239.7万元,增长54.4%。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214.9万元,增长21.1%;赔款及给付支出1833万元,增长41.6%。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568万元,增长41.5%;赔款及给付支出1686.1万元,增长71.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234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9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教职工2104人,其中:专任教师1946人。在校学生(不含幼儿园,下同)35597人,当年招生8269人,当年毕业生7610人。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103%和111.5%和71.7%。 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实施企业科技创新项目4项,表彰奖励科技成果10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4.4万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所(室)130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7%。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6600户,数字电视用户1700户。年末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用户数13004户。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49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84张(医院床位32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01人,其中:医生220人。传染病发病率140.75/10万人。 全年参加体育运动人次达5.1万人次。组织参加州级及以上体育运动17次,我县体育健儿参加州级及以上体育竞技比赛获得奖牌28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8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出生率10.35‰,死亡率6.87‰,自然增长率3.48‰。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63811户,比上年增加2220户,年末总人口2369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09人,增长0.43%。其中:农业人口212109人,非农业人口24828人;女性人口116624人,男女性别比为103.2(以女性为100计算)。全年出生人口2674人,死亡人口1340人。18岁以下56344人,18-35岁68817人,35-60岁82938人,60岁以上28838人。少数民族人口92555人,占总人口的39.1%,其中:彝族81049人、白族8842人、回族2177人。 年末有在岗职工9515人,比上年增长3.1%,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3613元,比上年增加999元,增长4.4%。其中:国有单位27051元,增长10%;城镇集体单位43445元,增长16.9%(集体金融企业县信用社“三定”改革影响);其他经济单位15726元,减少11.4%。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比上年增加251元,增长8.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91元,比上年增加325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比上年增加316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90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2.3%。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数312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0人;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56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 全年共组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113人(国外236人,省外3161人,省内3851人,县内就地转移13865人),其中:劳务输出8005人,外出务工13108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9220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