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鲁甸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鲁甸县统计局 2011年4月12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培特色、增投资、强后劲、促和谐为抓手,进一步理顺了发展思路,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5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8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58万元,增长26.5%,其中,工业增加值103501万元,增长26.7%,建筑业增加值21057万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68424万元,增长12.7%。人均GDP为6531元,比上年增加1337元。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0:41.1:29.9调整为23.1:49.6:27.3,继续呈现“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支撑作用显着。 非公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398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1%。比重由上年的49.4%提升为55.7%。 图为“十一五”期间鲁甸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7.4%,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14.4%,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5%,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6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0.1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规模以上单位在岗职工1.7万人,规下及城镇个体从业人员0.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4%。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43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欠账较多,许多设施陈旧、老化;管理体制不健全,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生产和销售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农业产业链过短,农、牧产品加工延伸缺乏,经济效益不高,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工业特别是铅锌矿采选、冶炼和化工业对全县总体经济的发展起支撑和主导作用,产品附加值低,工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特征,企业受外界影响大,比较脆弱,抗风险能力不强。致使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消费品市场明显滞后,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69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50735万元,增长3.8%,林业产值1987万元,增长5.8%,畜牧业产值31328万元,增长6.0%,渔业产值331万元,增长1.3%,农业服务业产值2599万元,增长5.8%。 大小春粮食产量再创佳绩,全年粮食产量144618吨,比去年增收7248吨,增长5.3%。烤烟产量9444吨,同比增长0.2%;油料产量1098吨,比上年减少345吨,下降23.9%;水果产量9602吨,比上年增长13.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1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增长5.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3.6万亩,同比增长4.5%,烤烟播种面积5.8万亩,增长3.6%。 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2.05万亩,森林面积达8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6%。林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桐籽产量601.9吨,增长0.4%,核桃产量1211.5吨,增长4.6%,板栗产量104.2吨,增长8.1%,花椒786.9吨,增长8.0%。 肥猪全年出栏211596头、年末存栏241780头,同比分别增长3.0%和增长1.6%,大牲畜出栏22875头、年末存栏92629头,同比分别增长8.4%和5.4%。全年肉类总产量2406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9%。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241万瓦特,比上年增加1127万瓦,增长了12.4%,有效灌溉面积12.44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6座,库容达2604万立方米,全年农村用电量359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952吨,增长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工业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家,规模以下工业51家。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429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6948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完成增加值95167万元,同比增加2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050万元,增长65.4%。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25633万元,增长34.2%;重工业产值217365万元,增长了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2465万元,股份合作及私营工业完成产值218523万元,个体工业产值12010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铅选矿产品含铅量5090吨,比上年增长1.2%,锌选矿产品含锌量60001吨,比上年下降7.4%,十种有色金属锌产量54784吨,增长68.7%,发电量39432万度,增长5.2%,供电量26325万度,增长48.7%,水泥产量50万吨,下降10.4%,磷肥(折纯)17532吨,增长33.2%。 年末县内注册建筑业企业6户,其中资质内建筑业企业5户,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1户。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057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县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扎实推进投资工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005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37820万元,同比增长95.2%,私营企业及其他单位完成投资102185万元,增长33.5%。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及水利业投资49089万元,增长208.6%,工业及能源建设投资89412万元,增长70.3%,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53741万元,增长374.5%,教育投资8612万元,增长11.1%,其他行业投资39151万元,下降43.7%。 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2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