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红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转作风、优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继续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在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为"十二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5%,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3%,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总收入(含基金)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1亿元,增长15.9%;财政收入支出16.97亿元,增长13.4%。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85.4万亩,比上年减少1.1万亩;油料51.8万亩,增加0.6万亩,花生面积25.9万亩,比上年增长2.6%。 全年粮食总产3.09亿公斤,下降2.1%。其中,夏粮产量2269万公斤,减产7.4%;早稻产量8533万公斤,减产3.0%;中稻产量8135万公斤,增产1.6%,晚稻9934万公斤,下降1.1%。全年油料总产9992万公斤,增长2.4%,其中花生产量7393万公斤,增长2.6%。茶叶产量142万公斤,增产13.6%。 全年各类肉类总产量36914吨,比上年增长28.5%。其中,猪肉产量30000吨,增长30.3%;牛肉产量4000吨,增长4.7%;羊肉产量300吨,增长9.5%。生猪年末存栏26.81万头,增长18.6%;生猪出栏36.28万头,增长29.5%。大牲畜存栏11.32万头,增长3.6%,禽蛋产量977.7万公斤,增长1.2%。 全年水产品产量1099万公斤,增长24.0%。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985.3万公斤,增长19.7%;捕捞水产品产量113.6万公斤,增长80.3%。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81万亩,比上年增长2.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千瓦,增长12.9%;农村用电量1.53亿度,下降4.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60万公斤,增长14.9%,农药使用量698.4吨,下降26.8%。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自来水受益村15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5亿度,增长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新增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现价,不含烟厂)9.58亿元,增长24.0%。同口径工业总产值33.9亿元,增长48.7%,其中国有企业2193万元,增长9.8%;集体企业8301万元,增长24.6%;股份合作企业4725万元,增长171.4%;股份制企业22.72亿元,增长4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2亿元,增长26.2%;其他经济类型6.7亿元,增长10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8.28亿元,增长30.2%,重工业13.47亿元,增长77.1%。分行业看,增长较快的有纺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增长206.7%和17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4亿元,增长38.7%;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增长5.1%;实现利税总额4.58亿元,增长11.0%。 全年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2亿元,增长18.9%。建筑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1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0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1万平方米。建筑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9210人,比上年有所减少。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增长32.9%。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额40.3亿元,增长45.9%。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8.9亿元,下降36.8%;集体经济单位投资8.2亿元,增长5.1%;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30.2亿元,增长70.5%。按三次产业划分:一产业完成投资6.8亿元,增长33.3%,二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50.1%,三产业完成投资27.9亿元,增长5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亿元,下降19.8%。 全县主要重点投资项目有:红色旅游路23000万元,均宇纸业9520万元,汉鹏肉类食品公司7300万元,天程食品3700万元,阳福红大线3436万元,将军红度假山庄3918万元,海洋船用泥浆泵2100万元,华源包装5000万元,兰建水泥5000万元,通村公路2851万元农村改水工程2685万元,小型水库整险2066万元等。 五、商业贸易和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增长19.3%。分城乡看,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15.4亿元,增长14.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22.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93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53亿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64亿元,增长24.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城乡市场网络不断完善。在市场繁荣活跃的同时,物价出现了上扬,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7%,全年CPI为102.1%。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9万美元,下降94%。实际利用外资1553万美元,增长145.3%。全年新签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7个,协议金额85.7亿元,实际开工36项,实际到位资金4.18亿元。在全部项目中,第一产业项目12个,协议投资额5.02亿元;第二产业45个,协议投资额69.14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0个,协议投资额11.58亿元。在续建的29个项目中,协议投资额23.40亿元,累计实际到位资金6.16亿元,新增投资3.16亿元。全年全县合计到位资金7.34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全县公路总里程1968公里,比上年增加191公里,增长10.7%。其中等级公路1769.9公里,增长60.4%。公路"村村通"工程已经完成。公路货运量7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6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1%和5.9%;公路客运量485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7600万人公里,均是稳中略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