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黔西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年税收收入82105万元,比上年增加16404万元,增长25.0%。其中:增值税完成34579万元,比上年下降5.6%;营业税完成12131万元,比上年增长65.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5468万元,比年初增加11497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0098万元,比年初增加3953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7672万元,比年初增加102804万元。 年末拥有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7908万元,增长16.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793万元,增长73.1%;寿险保费收入4115万元,下降10.7%。全年保险机构赔款支出2532万元,增长12.1%。 八、教育 全年教育支出38987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义务教育支出33914万元,增长9.1%。全年教育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7%。普通高中招生5441人,在校生12882人,毕业生3361人,教师62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8.3%;普通初中招生14782人,在校生41594人,毕业生13730人,教师1899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普通小学招生12203人,在校生88457人,毕业生16252人,教师44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7%;注册登记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幼儿)39286人,教师306人。在各类教育中,民办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4496人,占全县幼儿数的19.6%;民办小学8所,在校学生3471人,占全县小学在校生人数的3.9%;民办中学7所,在校学生8937人,占全县中学在校生人数的16.4%。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职业教育招生825人,比上年增加6.7倍,在校生2039人,毕业生567人,教师70人。 九、卫生和广播电视事业 年末卫生机构数40个(含民办机构8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30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8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57人,注册护士236人。全县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642张,其中:医院957张,卫生院645张,妇幼保健院40张。全县注册登记私人开办诊所18个,卫生技术人员数21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5人;注册登记农村卫生室38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人,乡村医生507人。 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4886户,比年初增加889户;卫星收转站76397户,比年初增加15996户。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覆盖率81.1%;电视综合覆盖人口75.78万人,电视综合覆盖率达85.8%,较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人口69.67万人,电视覆盖率达85.0%,较上年上升4.0个百分点。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48.34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6万人,新增就业人员0.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331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减少1.6%。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062元,增长3.4%;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089元,增长24.1%;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643元,减少3.0%。 年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5万人,增加0.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3万人,增加20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0.93万人,增加0.35万人,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为11.0%。年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6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773人。 年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人数58.87万人,参合率93.4%。全年参合人口住院补偿人次数6.55万人次,补偿金额6686.07万元,实际住院补偿率61.5%。 全年实施农村危房及茅草房改造19242户;实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10190户;实施廉租房建设全面完工564套,已入住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户420户。 十一、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5元,比上年增加124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25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购买食品消费支出3479元,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41.3%,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平方米,人均增加1.8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91元,人均比上年增加36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34.0%,家庭经营收入占48.8%,财产性纯收入占1.2%,转移性纯收入占1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025元,增长3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用于购买食品消费的支出1451元,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48.0%,下降5.8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平方米,人均增加2.4个平方米。 十二、人口和城镇化率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871136人,比上年末增加21475人,增长2.5%。其中:农业人口795982人,非农业人口75154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6.15‰,自然增长率6.05‰。 全县城镇化率为33.03%,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年末县城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县城城区年末常住人口1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万人。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229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97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00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1476公顷;育苗面积23公顷;苗木产量1362万株。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49399公顷,其中:国有林管护面积135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35.0%。 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其中治理溶岩面积42.9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6.61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条,流域面积132.18平方公里。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673公顷,比上年末增长1.6%。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6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95万亩,蓄水1354.8万立方米;水毁修复4处,病险水库治理1座,渠道清淤补漏350公里,渠道防渗36公里;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