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玉屏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1-10-17 铜仁地区玉屏县统计局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长。全年全县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7377万元,同比增长40.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9968万元,同比增长27.2%;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2747万元,同比增长18.85%。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8901.7万元,同比增长7.78%,增速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教师待遇提高、农村薄弱校舍改造和建设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整体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学校11所,其中完中2所,高级中学1所;招生3582人,比上年多469人。其中完中722人,高级中学935人,分别比上年多招142人、284人;在校生9517人,其中完中和高级中学分别为1677人、2389人;毕业生2879人,其中完中447人,高级中学755人;有专任教师545人,其中完中和高级中学分别有118人、122人。有小学61所(含16个教学点),招生1960人,比上年少32人,在校生11831人,比上年少271人,毕业生1902人,比上年多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入学率为83.9%,小学教师合格率为100%,初中教师合格率为100%,高中教师合格率为94.77%,初中、高中教师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2.18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箫笛、北侗文化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随着“村村通(电视)”工程和“农家书屋”的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居民的业务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城乡居民“广场活动”的健康发展和“三下乡”活动开展,为引导群众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生活作出了表率。201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站)7个、艺术团1个,全年举办(参加)演出51场次;有图书馆6个,年末图书馆藏书有5.1万册;有广播、电视台(站)7个,安装调频广播喇叭50只,比上年增加12个;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2659座,比上年新增9182座;有线电视用户15200户,比上年增加12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全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达5190.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4.16%,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深入实施了“降消”项目,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有新提高。2010年,全县有卫生机构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83人,比上年增加20人,其中:执业医师119人,执业助理医师35人,注册护士157人,卫生机构床位31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2.1张,比上年0.13张/千人。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县城镇从业人员15893人,比上年增长3.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2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6人,增长55.5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2%,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通过发展并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群众就医等问题得到加快解决,医疗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和谐进程有序推进。2010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17人(不含中央及省地驻玉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比上年增长5.7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22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基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8128人,比上年增长3.0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935人,比上年增长17.3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8415人,增长27.95%;参加生育保险3180人,同比增长7.8%。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10248人,参合率达96.9%,16.64万人次获得“新农合”减免补贴,当年费用总支出1366.89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8.56%。

全县有社会福利院、城乡敬老院4个,床位90张。全年接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50449人次,提高了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30元,全年共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786.76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996.55万元,比上年增长49.8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84492人次,比上年增长115.78%。全年接受社会捐赠6.3万元。

城乡医疗救助得到大力开展,全年实施农村医疗救助493人次,救助金额为110.5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33人次,救助金额33.21万元。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相对平稳。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1521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540人,农业人口119637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5.09%,比上年下降3.01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3.4‰,比上年下降2.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2‰,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8‰,比上年提高0.6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和增加农村群众收入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兑现干部职工的待遇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显着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4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032元,比上年增长18.1%,是2005年的84.8倍,年均增长13.07%;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461元,比上年增长5.16%。

据本县农经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629.07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543.5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8.71%,比上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计局铜仁调查队资料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铜仁市,下同)11000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价格增长因素后增长11.4%。人均消费性支出7096元,同比增长14.5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757元,同比增长5.43%,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85%,比上年下降3.35个百分点。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88吨,比上年下降26.48%,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83.5%,比上年低14.5个百分点,均在地区下达的减排指标控制目标内。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大力加强。全年全县发生各类事故(因消防火灾事故起数与上年不具可比性,故事故总起数中不包括火灾事故数)14起,比上年下降44%;死亡11人,比上年下降31.3%;伤18人,比上年下降59.1%。其中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2人;道路交通事故14起,死亡9人。火灾事故2起,无人员伤亡。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4393人,下降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