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昌图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1-08 铁岭市昌图县统计局

2010年末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560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6%,境内外来资本实际投资额2000万美元。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610人次,比上年增长23.7%;旅游外汇收入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国内旅游收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41.6%;旅游总收入达到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5%。

七、市场价格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2.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0%,油脂价格下降1.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蛋类价格上涨3.1%,水产品价格上涨5.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不变;衣着类价格不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居住类价格上涨1.7%。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2010年全县财政收支实现突破性跨越。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其中:县级完成4.2亿元;乡、镇(场)完成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

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保持不断走高态势。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1.5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增长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2亿元,比年初增加8.5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6亿元,比年初增加3亿元,增长4.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亿元,比年初减少5.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6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

全县保险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635万元,同比增长33.6%。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1700万元,增长16.0%;财产险收入5135万元,增长3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3229万元,其中:人寿保险给付800万元,增长23.1%;财产险赔款2429万元,下降6.7%。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学校285所,专业教师7327人,新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改造学校10所,维修校舍96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6.6%;高中毕业升学率82.2%。

年末全县在校生总数为10148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2694人,比上年增加8.5%;初中在校生人数为31478人,比上年下降7.3%;小学在校生人数为56206人,比上年下降了3%。

科技事业成绩显着,科教兴县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科研经费支出1396.1万元,开展大型科普活动12次,科普大集2场,实用技术培训60余次,农民参与总数达20多万人次,赠送科普图书4000余册,发放宣传资料10多万份。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2010年全县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纪念馆1个,展览馆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内面积1520平方米,藏书4.2万册。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每周五档《长途新闻》,每周两档《天桥山》以及广播电台《行风热线》等各个栏目。

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自建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450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人口101.77万人。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新建县第一医院门诊楼22095平方米,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047个,其中:县级医院5个,共有医疗床位1066张。全县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妇幼卫生机构2个,专业技术人员275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乡镇卫生院28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完善。2010年我县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日开放时间达到15小时,参加活动人数五百人次。农民健身工程全面落实,共实施农民健身工程135个,体育休闲广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配套体育健身器材1200余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达104.18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1.33万人,占20.5%;农业人口82.85万人,占79.5%。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360元,比上年增加2732元,同比增长28.4%;农民人均纯收入7319元,比上年增加1307元,同比增长21.7%。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5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平方米,同比增加0.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开展普惠制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2010年全年我县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44664人,同比增长19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全年普惠制就业培训5216人,其中,实名制培训城镇劳动力1679人;实名制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537人。扶持创业带头人59人,小额担保贷款实现120万元,技术人才培训150人,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6人,去年同期为520人,同比增长3.1%。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75126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4850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92人,同比增长6.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684人,其中,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872人,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92人,私营个体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2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4094人,同比增长38.5%,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873人,同比增长26.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0221人,同比增长4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75.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100人,同比增长3.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863人,同比增长68.6%。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推进,服务标准全面提高,城镇居民最近生活保障人数16575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700万元;农村居民最近生活保障人数35786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277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6664人,发放临时救济补助金400万元;为确保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521.8万元,完成农村低保及边缘户D级危房改造520户;投入资金273.4万元,重建水毁房214户。完善了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2所,城乡社会福利单位20个,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10万元、优待金4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