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莒南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2206公里,其中,国、省道135公里,县以下道路207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14万人,货运量1200万吨,分别增长9.5%和34.2%;完成旅客周转量11000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48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6%和23.4%。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72万元,下降12.6%。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3.39亿元,增长26.7%。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4.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7万户,比年初减少2.5万户。年末移动用户39.05万户,比年初增加5.5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99万户,比年初增加1.1万户。 积极打造“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天佛圣地、山水莒南”四大品牌,加强和完善景区建设,全县4A级旅游区1处,3A级旅游区2处;旅行社5家;星级酒店4家,其中,三星级1家;星级餐馆1家。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分别增长25.2%和23.2%。 七、财税、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5.9%。从主要收入项目看,增值税(25%部分)7138万元,增长29.8%;营业税7238万元,增长18.9%;企业所得税1921万元,增长8.5%。财政支出13.65亿元,增长30.5%。 全年国、地税收入合计6.50亿元,增长27.6%。其中,国税收入4.10亿元,增长29.1%;地税收入2.40亿元,增长25.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11亿元,比年初增加18.3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26亿元,比年初增加10.3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7.28亿元,比年初增加18.7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34.51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达20家。其中,人民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960万元,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908万元,分别增长48.7%和0.3%。 八、科技、教育、文体、卫生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技术发明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年内发展2家民办、厂办研究所,全县民办、厂办科研所42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到1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县申报专利149项,新授权专利111项,有26项获市专利奖。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5.19万人;小学校138所,在校学生6.66万人;职业教育中心1处,在校学生6028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14人。中学专任教师3689人,小学专任教师390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共有6112名毕业生被高等院i录取,其中本科录取2457人,专科录取3655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影剧院2处,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各1处,文化站18处,图书馆藏书29.8万册。全年送文化下乡演出11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120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5%,年内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6.9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3处,防疫站、结防所、皮防站各1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54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86人,其中,医生731人,注册护士418人,药师198人。全县共有农村卫生室626处,民办医院6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01%,全年报销医药费9836万元。 体育事业成效显着。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牌1枚,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牌5枚。成功举办中国(莒南)红色体育展示大会和莒南县首届全民运动会。全年共举办田径、乒乓球、篮球等各类群体比赛活动20多次。 九、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年6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施工,竣工3个,总投资1.2亿元,新增处理废水能力5.85万吨/日。全县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4.5万吨。全年共关停取缔小化工、小颗粒、小电镀、小淀粉等“土小”企业60余家,对4家重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分别实施了污水治理在提高工程和在提升改造工程,COD、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废气治理设施46套,处理能力达72.97万标立方米/时。全年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天数86天,二级标准天数279天。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事故99起、死亡27人、重伤88人、经济损失40.77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5.6%、3.6%、26.7%、14.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0起、死亡27人、重伤88人、经济损失35.77万元,分别下降3.6%、3.6%、26.7%、7.4%。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年末全县家庭总户数354699户,总人口1001668人,人口出生率8.59‰,死亡率6.39‰,人口自然增长率2.2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957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485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753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7万人、1.83万人、7.43万人、5.89万人。全年组织各类培训183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991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4688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013份。年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人数36230人,比上年增加243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864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5796元,增长9.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50元,增长9.6%;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750元,增长3.8%。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9.9平方米和35.9平方米。 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 4、本公报所列数字是年、快报数字。 5、本公报所列数字均包括临港产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