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遂溪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运输业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县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544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客运周转量2656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全县全年乡道硬底化161公里,共投资4830万元,全县实现市至县通一级公路,县到镇通二级公路,镇到村委会通四级公路的公路达标建设目标。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07年,邮电业增加值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电信业增加值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完成邮电通业务总量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通讯设施日趋完善。年末全县交换机总容量143600门,比增2%。其中市话交换机总容量53816门,比增4%。年末电话用户88205户,其中市话用户达23005户,小灵通用户18256户,比上年增长29%;移动电话用户29.1万户,增长19.4%。ADSL宽带网用户6001户,增长53%。 旅游业。2007年我县共接待旅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0万元。新建皇家国际酒店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创办马六良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 六、国内贸易 市场繁荣,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商品流通顺畅。2007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其中县以上零售额15.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22%。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9亿元,增长20.4%;餐饮业零售额3.7亿元,增长16%。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40.7亿元,增长15.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9%;限额以下企业商品销售额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七、对外经济 外贸形势良好。2007年,合同利用外资1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5%。外贸出口2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2007年共有外贸企业12间,主要出口产品:瓷砖91.7万平方米、松节油8010.6吨、水产品1343吨与及富贵竹等产品。 八、财政、金融 财政经济有所提高。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09亿元,增长3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增长27%。全县财政总支出9.12亿元,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3亿元,增长28.6%。 金融业稳定发展。金融业积极贯彻国家货币政策,改进金融服务,保持了各项信贷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1%;全年现金净投放6.84亿元,比上年增长84%。 九、科学、教育 科技事业成绩显着。2007年我县组织11个单位申报了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共17项,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科技项目;共有3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4个科技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结题验收;成立了1家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在市科技计划项目投标工作中,我县3个项目中标,获得科技经费共55万元;北坡镇被列入“甘蔗亩产吨糖”计划市技术创新试点镇,使我县市级甘蔗种植与加工技术试点专业镇达到2个;我县在北坡镇成立了新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全年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从国家、省、市争得科技三项费用的支持共132万万元,排在县(市、区)的首位。 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扩大。2007年末全县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59人,其中:高级职称251人,中级职称6066人,初级职称4842人。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中小学共368间。其中:普通中学47间,职业中学5间,小学316间;中小学在校学生20875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7403人,比上年增长0.7%,小学在校生131355人,比上年减少5.5%。全县专任教师9199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998人,比上年增长10.2%,小学专任教师5201万人,比上年增长0.6%。 教学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我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5%,初中升学率62.6%,高中毛入学率64%。参加“3+X”普通高考人数6013人,上线人数4501人,比上年增加358人,上线率74.9%,其中本科线1872人,比上年增加259人,本科上线率31.1%;参加高考“3+证书”人数194人,上线96人,上线率49.5%。全县中小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等学科竞赛,获奖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11人1,三等奖150人;获全省一等奖82人,二等奖107人,三等奖150人;获市二等奖3人,三等奖87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有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0万册。博物馆1个。全县乡镇文化站15个,入级文化站8个,其中特级站1个,一级站2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1个。广播站17个,电台1座,广播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总户数达4万户。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8%,电视综合覆盖率96%。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保健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6间;卫生院15间。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床位1207张,其中:卫生院床位497张。乡村医疗点350个,乡村医生360人。卫生技术人员2253人。“四通五改六进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农村卫生面貌有所改观。农村卫生厕普及率64%,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9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2%。碘盐覆盖率48.96%。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74.5%。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成绩显着。2007年,我县籍体育健儿参加省级比赛荣获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13枚;参加全国比赛共获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5枚;参加国际比赛荣获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6枚。为省体工队输送2人,八一队2人,省体校1人,市体校10人,高等院校20人。 十一、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增长平稳上升。2007年末,全县总户数26.4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全县户籍总人口101.5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万人;男性人口53.2万人,女性人口48.3人。 资源丰富。2007年全县总面积2005.4平方公里。全县耕地总资源面积108.5万亩,常用耕地105.1万亩,其中:水田32.3万亩,水浇地22.9万亩。 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53%,比上年提高13.43个百分点;县城区空气污染指数控制在31%,地面水水质达标率100%,环境噪声区域平均值55.7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