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迁西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其中: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2.2%,食品类价格指数为99.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7.3%。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我县紧紧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壮大招商引资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县进出口总额实现649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进口总额522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出口总额1276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5%。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开展小团组对口招商活动,发电厂、唐承铁路股权转让、津西265烧结生产线融资租赁等项目的成功签约,实际利用外资11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0%。 八、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收入有所回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85467万元,比上年下降25.3%。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1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财政支出125472万元,比上年下降1.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427502万元,比年初增加156564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2937万元,比年初增加8860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30315万元,比年初增加174198万元。银行系统现金收入1898135万元,现金支出2170747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县两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2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赔付给金额59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9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公共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全长7548米的西环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城区绿化攻坚任务。新建及改造道路6.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5平方米,完成植树12万株,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18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分别达到了46.52%、38.30%和13.23平方米。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6%。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完成环境治理项目12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十、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3所,在校生48312人,各类学校专职教师4180人。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县拥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总藏书5.2万册。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441所,医院床位1918张,卫生技术人员2140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7所,床位1060张,入敬老院人数达753人。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加大,有2782人次得到及时救助。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城镇居民50户抽样调查: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1元,比上年增长12.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056元,其中食品支出4102元。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24台,电冰箱102台,洗衣机98台,摩托车50辆,空调器74台,家用电脑60台。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09平方米。据对农村居民100户抽样调查: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48元,比上年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3元。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139台,电冰箱108台,洗衣机110台,摩托车99辆,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54平方米。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职工人数25764人,职工工资总额达77189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0518元。 十二、人口 我县继续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年末全县总人口380169人,比上年增加4608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26161人,比上年增加4325人;非农业人口54008人,比上年增加183人。全年出生人口5930人,人口出生率为15.7‰,比上年增长1.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1900人,人口死亡率为5.0‰,比上年下降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7‰,比上年增长3个千分点。 注:1、公报中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各专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