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北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0日 2011年全区继续紧紧抓住“两江新区”发展机遇,认真落实“1595”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全面升级战略,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或主城区前列。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16.5亿元,增长17.3%,连续5年增速超过17%;地方财政收入达70.0亿元,总额继续居主城第一;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071亿元,绝对额位居全市第一;利用内资415.6亿元,内资总额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近年来我区新兴商贸、金融等行业高速增长,带动全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我区GDP实现51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3%,增幅位居主城九区第三位,我区经济增长连续5年保持在17%以上。 我区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2011年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增加值337.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速在主城九区中名列第一,全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0.5:34.2:65.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增长-19.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6.5亿元,增长15.6%,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47.4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28.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7.5亿元,增长18.8%,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1.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21.4%,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1.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51.6%,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5.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用地下降。全年粮食产量8180吨,比上年下降45.9%;蔬菜产量15737吨,比上年下降19.1%;肉类产量2881吨,比上年下降17.7%;生猪出栏25462头,比上年下降16.2%;牛奶产量20148吨,比上年增长89.9%。 “森林江北”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全区植树造林1.3万亩,投资10.8亿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工业园区加紧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生产汽车279955辆,下降1.6%,彩色电视机850516台,增长29.1%,洗衣机2428411台,增长12.9%,燃气热水器1458670台,增长223.6%,家用空调器137.13万台,增长49.4%。工业增加值实现147.4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14.6%。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鱼复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征地31344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征地量约11%,拆除房屋110余万平米,安置农转城人员13000余人,完成工业投资363717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增长21.2%。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9%,施工面积98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峻工面积13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1%。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我区依然备受投资者青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投资总量居主城九区排第3位。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117.5亿元,同比增长18.3%;房地产开发投资251.2亿元,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52.9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投资额占全区投资总额的比重14.35%,其中港城工业园区和鱼复工业园两大平台分别完成工业投资12.8亿元和36.4亿元,两个工业园区共占全区工业投资的93.01%。 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销售面积基本持平。2011年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42.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7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0.61万平方米,增幅仅为0.3%,扣除安置房部分实际为负增长;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按建筑面积计算)6111元/平方米,比上年回落694元,下降10.2%。 五、国内贸易 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商贸发展区位优势,认真落实商圈再规划再提升要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等新型商贸经济,在海尔、惠普等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商贸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现有百亿级企业4家,亿元级企业93家。 2011年全区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0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绝对额位居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连续7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9.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0亿元。 观音桥商圈经济繁荣。2011年观音桥商圈实现社零总额2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商品销售总额1370亿元,增长43.3%。 六、外引内联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全年引进奥特斯、阿里巴巴、台湾蓝天等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11.6亿美元,居主城九区第一位,比上年增长34.3%。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6%,出口总额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0%,服务外包实现4978万美元,增长580%。内资规模继续扩大,总量继续居全市第一。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505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达到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其中合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大型内资项目利用内资400.8亿元,1000万以下的项目利用内资14.8亿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发送公路旅客4486万人次,增长18.5%,公路货物运输4505万吨,增长19.3%,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都市旅游和近郊休闲旅游带动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重点打造了铁山坪森林公园、观音桥商圈4A级都市旅游区、鸿恩寺森林公园和北滨路沿线景观,建成投用国家标准的铁山坪登山健身步道,引进和新办旅行社11家,全区现有旅行社72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国内旅游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质量提高。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财政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二。其中税收收入47.6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8%,比去年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成为拉动我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了7.5%、66.5%、70.8%和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