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市有普通高校专任教师497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030人,学历合格率98.84%;初中专任教师5307人,学历合格率99.76%;小学专任教师7964人,学历合格率99.92%;幼儿园专任教师3743人,学历合格率93.27%;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626人,学历合格率89.3%;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27人,学历合格率100%。 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2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41个。全年获得省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当年专利申请受理1945项,专利申请授权1522项,其中发明93项。 年末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6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4677(件),其中: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39679件,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5580件。全年检验特种设备10013台(件),其中:电梯1814台,压力容器3680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5个,其中专业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7个,面积12593平方米,藏书量1246.5千册。博物馆3个,面积21997平方米。有县以上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1%。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33%。全年城市影院观看电影观众74.81万人次,票房收入1829.76万元。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6.05万份,《衢州晚报》7.6万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7个和国家专门档案馆1个,面积19705平方米,馆藏档案全宗1071个,共计62.6万卷、135771件。全年查阅档案、资料49404人次,185245卷(件)次。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785家。共有病床床位8134张。卫生技术人员10773人,其中医生4816人。年末共有疾病控制中心6个,公共卫生人员222人。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0.62万例,发病率245.38/10万。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36/10万和9.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9.96万人,参保率95.42%。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7.96%,农村自来水受益率73.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67%。 全年举办市、县运动会104次,参加人次10.24万人。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金牌66枚、银牌80枚、铜牌60枚。当年新增健身路径57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252.5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0.15万人、女性人口122.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5%和48.5%。全年出生人口2.5万人,出生率为9.91‰;死亡人口1.65万人,死亡率为6.56‰;全年净增人口0.8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5‰。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5元,增长16.5%。 市区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1%。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 表3 2011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 市区城市居民 全市农村居民 洗衣机 台 90 31 电冰箱 台 101 80 空调器 台 161 41 摩托车 辆 12 30 家用汽车 辆 21 4 彩色电视机 台 172 133 固定电话 部 71 67 移动电话 部 205 179 家用电脑 台 97 26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49.1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企业参保人数44.43万人,增长16.5%;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9.31万人,增长1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5.55万人,增长16.7%;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分别33.04和21.59万人,分别增长8.9%和17.2%。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805人。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6个,床位12682张,在院人数6217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96.45%,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100%。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为360和216元,已保人数分别为4806人和5.5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下,符合功能区要求。完成新建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240张。 初步测算,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超额完成全省核定3.9%的考核目标。列入今年减排计划的98个工业减排项目基本实施到位,新增完成48个农业减排项目和机动车减排相关工作。四项减排指标中,化学需氧量指标、氨氮指标、二氧化硫指标有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氮氧化物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全市累计有27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73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累积创建省级绿色企业39家,省级绿色饭店13家,省级绿色家庭114户,省级绿色学校73所,省级绿色社区44家,省级绿色医院5家,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5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1个。同时启动了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完成了创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累计建成优质林分面积315.84万亩,完成平原绿化扩面2.87万亩、森林抚育提质38.5万亩;国省道边坡复绿面积3.58万平方米,国省道绿化更新完善10.7公里。继续推进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金钉子地质公园规范化管理工作。 全年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09.06万人,因灾死亡人口3人,倒塌房屋490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5.5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4.51千公顷。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2.40亿元,其中农业经济直接损失13.51亿元。 据调查,全市群众综合安全率97.3%。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114起,死亡273人,受伤1025人,直接经济损失1699.9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9%、4.9%、0.9%和4.4%。在各类事故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31起、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1093.7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6%、持平和下降5.4%;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1025起、死亡235人、直接经济损失458.4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1%、2.5%和0.8%;火灾共发生事故58起、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47.8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0.8%、73%和7.3%。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全市城区面积730.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8.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7.56万人。全年新增道路面积34.5万平方米。全市日供水能力121.86万立方米(含企业自备水),全年供水总量15410万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7200万立方米)。全市用气人口63.64万人,燃气普及率86.4%(按城区人口计算),其中:液化气供气量25041吨,人工煤气供气量450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量1256万立方米。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7座(含企业),日处理能力18.6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75.07%。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全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8公顷(建成区),建成区绿地率37.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1平方米(城区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