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13 泰安市统计局

民间投资更具活力。民间投资完成13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部投资的89.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达85.4%。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549.4亿元,增长49.1%,占民间投资的41.8%;股份制经济投资373.6亿元,减少3.6%,占民间投资的28.4%;集体经济投资358.7亿元,增长19.7%,占民间投资的27.3%。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1亿元,增长13.0%。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4.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01.4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额130.4亿元,增长31.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镇677.4亿元,增长19.1%,市场份额为84.0%;农村129.3亿元,增长9.1%。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165.6亿元、540.6亿元、15.7亿元、84.8亿元,分别增长31.5%、11.2%、29.3%、34.0%。

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围绕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热点继续升温。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显示,家具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7.9%、32.0%、23.8%、37.6%、37.2%、38.4%、32.9%和26.1%。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增势平稳。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927.1公里,比上年增加16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2.7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10588万吨,货运周转量142.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5.4%和10.2%;客运量5346万人,客运周转量42.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7.5%和5.9%。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电信业务总量26.6亿元,增长14.6%。函件2338.8万件,增长4.5%;汇票40.9万张,增长4.7%,包件13.6万件,增长5.0%。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00.5万户,下降0.4%;移动电话515.6万户,增长17.7%;宽带上网用户55.1万户,增长22.9%。

七、对外经济、旅游

进出口贸易实现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增长28.0%;进口6.4亿美元,下降4.2%。一般贸易出口9.4亿美元,增长32.3%;加工贸易出口2.4亿美元,增长13.2%。

利用外资形势稳定。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5个,比上年增加5个。合同外资额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增长2.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明显。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300个,比上年增加90个,合同额8.17亿美元,增长16.0%,完成营业额6.6亿美元,增长16.0%;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6608人,增长11%;期末在外40032人,下降5.0%。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2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8.7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5.7%。其中:国内游客3692.6万人次,旅游收入304.6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6.3%;境外游客35.3万人次,增长18.2%,旅游外汇收入21852.4万美元,增长18.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8.1亿元,增长18.1%,其中各项税收93.5亿元,增长11.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7.7%。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4.1亿元,营业税20.5亿元,企业所得税9.1亿元,分别增长3.4%、21.8%和41.6%。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08.4亿元,增长18.7%;对教育、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别为40.7亿元、3.0亿元、24.8亿元、19.9亿元和2.9亿元,分别增长32.9%、32.6%、27.5%、50.5%和120.4%。国、地两税实现收入163.3亿元,增长14.6%,其中,国税88.9亿元,地税74.4亿元,分别增长6.4%和26.2%。

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563.6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967.2亿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为1043.2亿元,比年初增长13.9%。贷款投向结构更趋合理,有效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产业贷款减少0.3亿元,第二、三产业分别增加65.8亿元和41.2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1.4%和32.2%。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贷款余额117.8亿元,增长21.1%。

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31家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险收入11.2亿元,增长8.6%;人身险收入37.5亿元,增长3.2%。全年赔付额12.2亿元,增长26.5%。

九、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市获奖科技成果15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3项,省级科学进步奖5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0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全年申请专利7696件,比上年增加958件,授权2226件,增加106件,其中发明183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5项,增加1项,合同金额8086万元,增长17.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9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78.9亿元,增长27.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1.3%,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健康推进。2011年,我市8所普通高校共招生2.9万人,在校生9.8万人,专任教师6289人;18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万人,专任教师2315人;17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9万人,专任教师1.9万人;659所小学在校学生37.8万人,专任教师2.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升学率96.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档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所3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处,农村文化大院2897家;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40%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达到规范化标准。山东省文化厅认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6个。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180场。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项。全市认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存2422处,新发现文物点1191处。广播电视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稿件20条,建成数字影院11家。有线电视用户8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1万户。

卫生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82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8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7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所,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0所,门诊部、所686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959张,卫生技术人员276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65人,注册护士102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