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把握发展机遇,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科学发展,全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大关。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1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长13.1%。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7%,增长12.9%,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65.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3%,同比增长13.3%,拉动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9∶63.1调整为36.7∶63.3。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19.6%。财政收入中实现增值税21423万元,同比增长8.8%,实现营业税45043万元,同比增长13.6%,实现企业所得税19623万元,同比增长77.3%,实现个人所得税8289万元,同比增长39%。 二、工业 工业生产提速较快。推进加工型工业向制造型、研发型工业转变,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共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13亿元,同比增长21.1%,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1.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51亿元,同比增长28.49%。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31.95%;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7亿元,同比增长28.23%。从所有制经济看,股份制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年股份制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3.88亿元,同比增长20.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62.62%。 企业效益提升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6.01亿元,同比增长35.76%。利润总额达6.22亿元,同比增长38.22%,利税总额达9.49亿元,同比增长41.64%。产销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6.1%。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增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大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8亿元,同比增长12.46%。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41亿元,同比增长15.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3.01亿元,增长15.0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2.4%,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受住房消费热点刺激,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7亿元,同比增长13.2%,房屋施工面积达90.87万平方米,新开工47.3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6.7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23.4亿元。 四、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汽车、餐饮继续引领消费热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1亿元,同比增长21.3%(在地口径),其中批发零售业达138.98亿元,同比增长20.4%,住宿餐饮业继续保持活跃,实现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29.6%。限额以上企业发展较快,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96.44亿元,同比增长3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达3.47亿元,同比增长23.6%。大明路汽车街实现销售额115.5亿元,税收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30%。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拥有各类交易市场39个,其中亿元以上交易市场8个,成交额70亿元,同比增长32%;生产资料市场2个,成交额12亿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3%;接待游客总数2700万人次。 五、外向型和民营经济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224万美元;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额11150万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8780万美元,完成地方外贸出口总额达15500万美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GDP的比重为45.6%。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5.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8%。 全年新引进企业1444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159家,新增注册资本20.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923户。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全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3.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9%;软件业务收入19.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8%;新引进科技企业276家,实现税收1550万元;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8个,年专利申请量达445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新建校企联盟1个;获得市科委指导性计划立项9项,市科委指令性立项3项,市创新基金立项4项,累计得到扶持资金共计641.5万元。2人成功申报2010年度“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7名科技人才获得秦淮区首届创新创业优秀人才表彰。全区科普活动学校普及率达100%,晨光1865科技园建成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区科协协助企业获市科协相关引导服务资金4项。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普通高考参考人数791人,达线150人,达线率达18.96%。 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5所,在校学生5357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11794人,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51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 七、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站5个,文化站面积12840平方米;共有娱乐场所48个,网吧55个,音像店15个,卫星接受设施管理单位4个。全年组织文艺演出34场次,夜泊秦淮水上实景演出202场,举办展览20次,全区共有6个图书馆,其中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5个,图书馆面积2120平方米,共有各类报刊期刊346种,藏书1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990册。年末全区文物保护单位52处(点),其中图家级3处(点),省级15处,市级17处,区级17处。 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疗机构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开设病床2544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63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助理医师1307人,注册护士1526人。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了24个健身点的更新改造,安装160件新健身器材。充分利用27中教学楼楼顶空间,建成了我市首座400平方米的楼顶射箭训练基地,完成了区体育中心乒乓球训练馆的改造工程,成功举办了中国南京·韩国大田第16次友好城市青少年体育交流射箭比赛,区射箭队在江苏省运动会上获得了1枚银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