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31 抚州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5902万美元,增长71.7%。其中出口总额94769万美元,增长7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630万美元,增长16.3%。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48.15亿元,增长30.4%,其中实际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225.13亿元,增长34.9%;引进项目总数870个,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79个,全年新引进并开工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0个,比上年增加85个,其中亿元以上200个,比上年增加48个。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邮政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货物周转量322640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5%;旅客周转量27421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78%。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9亿元,比上年下降19.8%。

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9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国内旅游877万人次,增长33.0%;入境旅游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64.5亿元,增长50%;旅游外汇收入1950.73万美元,增长13.8%。

八、城市建设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由上年的37.22%提高到38.82%,上升了1.6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57个(新建项目176个、续建项目101个),计划总投资206亿元。其中,市中心城区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各县(区)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24个,计划总投资98亿元。2011年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的实施,使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老城区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农贸市场等民生工程的实施以及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绿化提质改造,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抚州的历史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文化生态的抚州城市风貌已初步形成。

九、金融和保险

信贷规模实现突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0.04亿元,比年初增加58.90亿元,同比少增13.76亿元,增长16.8%。各项存款余额786.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88亿元。

保险事业相对持平。保费收入16.27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1亿元,增长18.8%;寿险保费收入11.37亿元,下降9.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普通小学1225所,在校生415217人,较上年增加8237人;普通中学212所,在校生262940人,较上年增加8387人;幼儿园358所,在园幼儿99871人,较上年增加18767人。市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步伐加快,校舍紧张、成班率过高的矛盾得到缓解。高考成绩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录取北大、清华考生达37人,占全省的25%。

科技事业成绩明显。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3.27亿元,增长34.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44%,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57万人,增长17.3%。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高新技术企业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28家。全市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5项,项目数比去年增长33.7%,获无偿资金资助2286万元。现有县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2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民营科技型企业193家,鉴定科技成果62项,鉴定省级重点新产品13项,有3项科技成果获省级技术进步奖,13项新产品获省优秀科技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奖。全年专利申请量418件,授权量21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6.5%和19.4%。技术市场活跃,全年技术贸易成交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占GDP的比重4.99%。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围绕省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创作配乐诗《幸福抚州》等文艺作品30多个,举办了庆祝第三次党代会专题文艺晚会,开展了送党代会精神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厂矿专场文艺演出30多场。主办了“临川文化大讲坛”共5期。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美术作品展、全市少儿美术书法展览、抚州采茶戏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2011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出554场,观众697.02千人次,艺术表演场所11个,演映55场,艺术研究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1209338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组织文艺活动440次,博物馆(纪念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单位7个,文物藏品总量13543件,其他文化事业单位1个。

卫生服务明显提高。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72个,其中医院40个,与上年同期持平;卫生院170个,与上年同期持平,妇幼保建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8个,卫生监督所12个,与上年同期持平。卫生技术人员11341人,比年初多552人。其中,职业医师3760人,比年初多85人;执业助理医师635人,比年多108人;注册护士4400人,比年初多390人,其中药剂人员980人,检验人员779人,其它占78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829张。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引智工程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有6个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全国、全省群体比赛中共夺得金牌26枚、银牌18枚、铜牌13枚,获全国铁人三项男子40至44岁组比赛冠军一次;龙虎山国际帐篷节比赛2个团体第一、江西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趣味健身赛最佳组织奖和团体一等奖,另有8名运动员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南城县文广局、临川一中、金溪二中、南丰县羽毛球协会、市足球协会和市老年体协等6家单位受省表彰,分别荣获“江西省2011年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和“江西省2011年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937787人,比上年末增加21203人。其中,城镇人口(推算数)1528649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8.8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33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155元,增长3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0元,增长2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48元,增长18.5%。

民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达106.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5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66件实事。实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7个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养老保险、医疗报销、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和新农合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成效显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476套,开工率达100%,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4296户。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2个,创业示范街14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13个;创业培训63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