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3-31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统计局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197.28公里,全县旅客运输客运量174.34万人次,旅客运输客运周转量9065.5万人公里,其中:农村旅客客运量110万人次,农村客运周转量2990万人公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73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546万吨公里。至2011年11月全县机动车总量66992辆,其中:大车2015辆,小车10556辆,摩托车54421辆。

2011年全县邮电业务总收入19597.61万元,全年国内平常信件21263件,国内挂号信件17909件,国内包裹17556件。移动电话户数达26.8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3.8万户,互联网用户1.82万户。

全年旅游综合接待82.72万人次,增长25.2%;旅游综合总收入82931万元,增长18.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6951万元,增长16.9%;旅游外汇收入5980万元,增长35.6%。出入境总人数455542人次,比上年减8.8%;出入境总车辆134293辆次,比上年减7.6%。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86501万元(本外币合计),比年初增长23.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02875万元,比年初增长42.4%;个人存款余额279013万元,比年初增长1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512万元,比年初增长22%,其中:短期贷款63453万元,比年初增长32.8%,中长期贷款133059万元,比年初增长17.5%。

2011年全县原保险保费收入10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854万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50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70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06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764万元。

九、教育、文化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经费4350.6万元,享受免杂费、免教科书费的学生分别达到39872人和39872人。全县共有学校75所,学校占地面积157.73万平方米,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254人,全县在校学生40158人,比上年减少127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683人,比上年增加78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731人,比上年减少90人;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13889人,比上年减少53人;普通小学54所,在校学生23855人,比上年减少120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巩固率98.59%,辍学率1.41%。中学初中毛入学率达113.3%,纯入学率85.27%,巩固率99.02%,辍学率0.98%。全县青壮年人口总数193517人,非文盲人数193058人,非文盲率99.8%。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有各种业余艺术表演团体1070支,其中,农村业余文艺队1064支、20282人,演出358场,观众12.9万人次。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村级文化室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4082册,图书(阅览)室48个、藏书258402册,农家书屋92个、藏书149183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97个,配置信息查询电脑196台,服务86004人次;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35686套,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84.9%,其中,有线网络覆盖率52.08%,无线网络覆盖率32.82%。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群众健身日益高涨。全县有业余运动队713支、9957人;全县组织全民健身活动12次,参加人数22.6万人次,组织开展篮球、足球、陀螺等各类运动92次,参加人数33961人;组队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4次,获得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2枚。

十一、卫生和社会福利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保健院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病床910张,卫生技术人员604人,其中:执业医师201人,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24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3人。全年诊疗46.2万人次,比上年增7.7%。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收养性福利机构有: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4个,床位188张,年末在院人数78人;救助管理站1个,全年救助人次52人;老龄办1个,老年服务设施125个。本年得到抚恤、补助优抚925人。年末我县有城市居民8867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20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4.5%;有农村居民4330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39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6.9%。全年投入救灾资金320万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036人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30.12%,城镇化率为30.12%。全年出生人口3880人,出生率为11.64‰;死亡人口1811人,死亡率为5.43‰;自然增长率为6.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比上年增712元,增18.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达1812元,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3.2%,恩格尔系数达53.44(百分点),比上年增加4.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3元,比上年增1455元,增11.2%,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达4545.5元,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7%,恩格尔系数达48.7(百分点),比上年减0.7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2011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0069人,同比增长12.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4099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国有单位31541万元,同比增长10.1%,城镇集体2579万元,同比增长89.5%,其他单位9979万元,同比增长9.5%。单位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2034元,同比增10.2%。

2011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941人,比上年末增加10992人。其中,参保职工1581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93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210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890人(含黎明),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1310人,增加58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21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6152人,增加375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6258人,减少453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2900人,减少1450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4839人,增加22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06万人,参合率9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4784.39万元,受益人次达47.07万人次。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36人。

十三、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1.49公顷,比上年增长37%。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0.8公顷,增长1%;房地产用地10.73公顷,增长49%;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1.9公顷,增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