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浈江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4 韶关市浈江区统计局

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19.78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87.19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为3.18:24.03:72.7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3.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0.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民营经济增加值49亿元,增长1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263元,增长15.1%。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3.06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62万人,减少240人;第二产业3.43万人,增加0.32万人;第三产业7.02万人,增加0.15万人。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73万人(不含粤北工业开发区),按单位类型分:企业单位3.51万人;事业单位1.82万人;机关单位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01人,登记失业率2.7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89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8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1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从业人员27993人,其中城镇26547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685万元,增长35.09%,其中税收收入19956万元,增长36.9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0191万元,增长30.38%。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5亿元,增长5.7%。其中:种植业增长6.4%;林业增长3.5%;畜牧业增长5.8%;渔业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5.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累计140680亩,增长14.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6860亩,增长15.6%,油料播种面积19171亩,增长-5.4%;蔬菜播种面积39297亩,增长34.4%。年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3210亩,增长5%。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5台,小型拖拉机734台,联合收割机44台,农用排灌电动机177台,农用水泵75台,农用运输车373台,农村用电量3156万千瓦时,增长3.7%;化肥施用量(折纯)3130吨,增长-1.5%;农药使用量146吨,增长1.4%;有效灌溉面积5.23万亩,增长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9.98亿元,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6.4%。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3.7%;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0.89亿元,增长19.8%;民营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8.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4%。浈江产业转移园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29.1%。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5.52亿元,增长39.42%;利润总额-3.11亿元,下降163.98%,税金总额1.81亿元,增长63.95%。工业产品销售率95.65%,比上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79亿元,增长23.8%。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47.02亿元,增长79.67%;实现利润总额0.35亿元,增长12.9%,应交所得税0.1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0.3万平方米,增长-45.27%;房屋竣工面积32.27万平方米,增长26.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1亿元,增长31.7%。其中:投资项目投资42.99亿元,增长44.8%;房地产开发投资15.52亿元,增长5.3%,浈江产业转移园投资7.7亿元,增长293%。商品房销售额25.25亿元,增长23.2%;销售面积63.67万平方米,增长2.9%。全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8宗,年度计划投资34.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1.2%。

五、贸易、外经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1亿元,增长2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4.35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76亿元,增长27.3%。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个,增长-33.3%。合同吸收外资7715万美元,增长11.2倍。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增长51.02%。外贸出口总额5300万美元,增长47.51%。内联合同项目88个,增长-29.03%;内联合同引进资金82.45亿元,增长15.2倍,到位资金14.2亿元,增长202.78%。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6.2%。全年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6.13公里。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年对1660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2.8万元。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年末共有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8328人;共有中小学学校57所,当年新招生人数8077人,在校学生35285人。全区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如下:

高中:2所,新招生人数1364人。在校学生数3635人,比上年增长1.13%。

初中:10所,新招生人数3219人。在校学生数10381人,比上年减少0.86%。

小学:45所,新招生人数3494人。在校学生数21269人,比上年增长1.06%。

年末拥有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6家。全年取得科研成果3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年末止申请专利167件,专利授权67件,其中发明授权40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2个,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广场1个。全年组织各类演出25场,有1个表演项目获市级以上表彰。有4个镇、11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24.4%。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64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3个,床位169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67人,注册护士874人。乡镇卫生院3个,床位70张,卫生技术人员53人,乡村医疗点47个。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农村改水受益率100%,其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99%;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91.15%。全年无偿献血519人次。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加快发展。2010年我区成功承办了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比赛和市卫生系统第三届运动会,举办了浈江区机关迎春运动会、区“体育彩票杯”农民运动会、区中小学生毽球赛等多项体育赛事,全区有45个行政村完成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486万元,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