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浈江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3.37:20.6:76.03。在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4%,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6%,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3%。民营经济增加值52.5亿元,增长5.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204元,现价增长12.4%。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7.6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06万人;第二产业4.49万人;第三产业11.13万人。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4.55万人(不含粤北开发区),按单位类型分:企业单位2.31万人;事业单位1.84万人;机关单位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57人,登记失业率2.8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10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0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9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从业人员25492人,其中城镇24142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23万元,增长23.57%,其中税收收入20342万元,增长16.8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027万元,增长11.5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亿元,增长5.5%。其中:种植业增长6%;林业增长2.8%;畜牧业增长5.8%;渔业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累计13.58万亩,增长2.4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66万亩,下降1.74%;油料播种面积1.99万亩,增长3.77%;蔬菜播种面积4.19万亩,增长4.06%。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0.34万亩,增长6%。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台,小型拖拉机746台,联合收割机48台,农用排灌电动机177台,农用水泵77台,农用运输车373台;农村用电量3340万千瓦时,增长5.83%;化肥施用量(折纯)3465吨,增长17.38%;农药使用量134吨,下降8.22%;年末有效灌溉面积5.23万亩,与上年持平;机电排灌面积1万亩,增长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6.74亿元,下降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7亿元,下降9.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8.44亿元,下降10.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35.5%;民营工业增加值5.32亿元,增长0.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7.01亿元,下降15.8%。轻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4.6%;重工业增加值9.26亿元,下降1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6万元。浈江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8.8%。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元,下降42.02%;利润总额-2.22亿元,比上年少亏损0.92亿元;税金总额1.47亿元,下降26.01%。工业产品销售率97.57%,下降0.5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25.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7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58.89亿元,增长25.24%;实现利润总额0.92亿元,增长162.3%;应交所得税2857万元,增长62.2%。房屋施工面积108.41万平方米,增长169%;房屋竣工面积70.2万平方米,增长117.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2亿元,增长12.9%。分城乡看,城镇投资61.33亿元,增长9.78%;农村投资1.99亿元,增长8.02倍。浈江产业转移园投资13.55亿元,增长76.03%。 房地产开发投资21.28亿元,增长37.1%。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68亿元,增长48.89%。商品房销售额22.84亿元,增长-9.5%;销售面积43.76万平方米,增长-31.3%。 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7宗,年度计划投资37.5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3%。 五、贸易、外经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263.7亿元,增长21.4%。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245.3亿元,增长2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8.5亿元,增长2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07亿元,增长17.7%。其中:批零业零售额123.27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8亿元,增长18.4%。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个,增长4倍。合同吸收外资3000万美元,下降60.75%。实际吸收外资2063万美元,下降9.91%。外贸出口总额6130万美元,增长15.38%。内联合同项目20个,下降77.27%;内联合同引进资金50.06亿元,下降39.29%,到位资金14.55亿元,增长2.47%。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7%。全年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底化改造21.46公里,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止,全区有4个镇(街)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验收。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年末共有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9046人;共有中小学学校56所,当年新招生人数7121人,在校学生34395人。全区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如下: 普通高中:2所,新招生人数1310人。在校学生数3751人,比上年增长3.2%。 初中:10所,新招生人数2739人。在校学生数9539人,比上年下降8.1%。 小学:44所,新招生人数3072人。在校学生数21105人,比上年下降0.8%。 年末拥有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9家。全年取得科研成果15项,其中1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年专利申请量260件,同比增长44%,专利授权量136件,同比增长35%。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30个,文化站9个,文化广场2个。全年组织各类演出150场,有2个表演项目获市级以上表彰。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91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3个,床位186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2人,注册护士938人。乡镇卫生院3个,床位70张,卫生技术人员61人,乡村医疗点47个。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农村改水受益率100%,其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34%;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93.54%。全年无偿献血500人次。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加快发展。2011年成功举办了浈江区机关运动会;承办了春节趣味体育游园活动、“青酒杯”百镇千村乒乓球赛、广州铁路段职工运动会、铁路段职工气排球赛、广东省“红牛杯”羽坛争霸赛浈江赛区羽毛球公开赛、广东传送网络中心乒乓球赛;联办了中小学生毽球赛、足球赛和篮球赛、外来工运动会。获得老年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韶关市龙舟赛第一名、全民健身日韶关市气功比赛第二名。全年销售体育彩票5849万元,比上年增长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