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3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六、交通、邮政和电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035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6076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5.1%和16.1%。年末全县拥有民用车辆81651辆,增长15.8%。全年民用车辆购置13055辆,增长22.9%。在民用车辆拥有量中,汽车21681辆;摩托车56451辆;拖拉机2879辆;挂车及其他类型车640辆,分别增长31.2%、11.1%、7.9%和20.1%。其中,私人汽车20745辆,增长35.7%。全年改造县道28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07公里,S206、S205一期竣工通车,石长铁路复线、二广高速、G207等项目加快推进。

邮政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5个,乡镇邮政所3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56个,通电话自然村10个。全县邮政通信业务收入2.8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92万户,宽带用户4.13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832部,拥有移动电话4761部。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县财政总收入58100万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32813万元,增长38.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43%,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48275万元,增长25.3%。其中,增值税17373万元,营业税9523万元,企业所得税7280万元,分别增长11.2%、20.1%和10.9%。全县财政支出180225万元,增长18.7%,教育、文体传媒、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40231万元、1825万元、23550万元和8686万元,分别增长30.9%、20.1%、38.4%和25.5%。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10993万元,比年初增加199630万元,增长24.6%。各项贷款余额为413966万元,比年初增加83161万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160781万元,增长0.4%;中长期贷款248197万元,增长37.4%。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7538万元,比年初增加111253万元,增长18.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5818万元,增长4.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年,我县通过了2009—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殊荣。全县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1个,共获得项目资金391万元。专利申请123件,专利授权60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6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益阳桃花江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业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中小学校(幼儿教育)212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中45所;小学103所;幼儿教育55所;特校1所;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96909人。其中,普通高中10622人;初中22688人;小学48255人;幼儿教育11435人;特校57人;职业高中3852人。全县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5%。2011年“两考”质量稳中提升。高考本科一批上线387人,上线率11.36%,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370人,上线率41.49%,比上年提高7.49个百分点。全县中考总分、各科平均分和全科合格率均居全市之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演艺下乡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年末全县拥有农家书屋235家,当年新增124家,动工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家。全年放映公益电影共9264场。通过流动舞台车等形式,文艺下乡演出得到群众的好评。娱乐场所、网吧市场、出版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等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县近期医改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健实施。699291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83%;统筹范围内实际住院补偿率71.08%;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个。卫生机构病床位2127张,卫生技术人员22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38人;注册护士933人。全县新生儿死亡率为2.33‰;首次实现了可避免孕产妇零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7%,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3.86%。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2011年,我县被省体育局确定为“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县。成功承办了湖南省老年人门球赛、湖南省青少年定向锦标赛、湖南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和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全国学生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媒体精英定向越野挑战赛大型赛事。组织举办了定向越野比赛、篮球赛等30次群众体育比赛。竞技体育比赛取得较好成绩。在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取得了七金三铜优异成绩。我县的定向越野、举重、武术优势项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九块。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新建项目“四个一律不批”和“八个不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工程“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5个,否决项目15个,完成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16家。开展了涉锑、竹屑沤制等行业环境整治环保专项行动。停产整改16家涉锑合法企业;关停5家非法涉锑企业;捣毁竹屑沤制池49个。对县城饮用水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跟踪监测重点污染单位排放情况,实施环境预警。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7起,比上年减少90起;死亡人数17人,与上年持平;重伤人数22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353.8万元,比上年减少1.3万元。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13人,下降18.8%,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36次,下降72.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872293人。人口出生率为11.6‰;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13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291元,增长3.0%;经营性收入2973元,增长51.0%;财产性收入780元,增长37.6%;转移性收入3579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97元,增长12.9%。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94元,增长20.4%。其中,工资性收入3614元,增长6.4%;家庭经营收入3132元,增长40.6%;财产性收入162元,增长37.3%;转移性收入486元,增长2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93元,增长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