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0.1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1%;第二产业投资额20.66亿元,增长2.8倍,占6.4%;第三产业投资额302.44亿元,增长35.9%,占93.5%。 从投资主体来看,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投资额253.48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8.4%;其次是国有投资,完成投资额54.97亿元,占17%;港澳台投资额8.71亿元,占2.7%;外商投资额6.12亿元,占1.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6.67亿元,同比增长70.4%。其中,住宅投资11.61亿元,下降32%;办公楼投资10.32亿元,增长691.3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88亿元,增长5.5倍。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迅猛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6.79亿元,占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18.5%;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额20.23亿元,占55.2%;港澳台投资7.39亿元,占20.1%;外商投资2.26亿元,占6.2%。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163.21万平方米,增长21%,其中新开工面积61.88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15.32万平方米,下降56.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 2011年高考完成率居全市前列,中考超过市平均线10.45分。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62所,其中,普通中学68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183所,幼儿园288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3所。在校学生29.38万人;毕业生7.4万人;教职工2.2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1万人。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取得全新突破。全年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2.39亿元,同比增长13.1%。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先后落户我区,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对接项目达10个,“哑铃式”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初显成效。全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共申请专利2616项,授权量2017项。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 新建成10个乡村文化广场,完成6个街镇文化站的升级改造。年末全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个,街镇文化站18个。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307场次,送电影下乡1575场次,送书下乡25000册。全区拥有图书馆10间,总藏书量达35.1万册;街镇图书室365个,总藏书量77.7万册。 医疗卫生 年末卫生医疗机构551个,医疗病床位数9454张,工作人员15015人。其中,执业医师4081人,执业助理医师453人,注册护士4855人,药剂人员914人,检验师615人。全年门诊诊疗1450.18万人次。 体育事业 秉承亚运精神,以推动广州后亚运时代为契机,不断加大体育建设力度,群众体育活动更加踊跃。全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6.7%,惠民体育工程覆盖率达90%。组织766名运动员参加了省市比赛,获奖运动员达47人次。其中,省级比赛12人获金牌,2人获银牌,2人获铜牌;市级比赛35人获金牌,38人获银牌,53人获铜牌。 十、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社会就业 城镇非私营单位期末职工人数21.83万人,同比下降0.1%。全年失业人员登记总人数21323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5198人,其中“4050”人员4532人,期末尚有登记失业人员5305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28%。 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人数4441人,转移就业人数3214人,转移就业率72.37%。 人口状况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223.67万人。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4.35万人,其中女性41.89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26.7万人,非农业人口57.63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数11503人,同比增长4.6%,人口出生率为12.8‰,人口自然增长率7.9‰,计划生育率94.8%。 人民生活 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55625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企业单位增长11.5%,事业单位增长7.8%,机关单位增长8.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22元,同比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867元,同比增长9.1%,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8379元,增长9.4%。恩格尔系数为34.5%。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11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7辆,家用电脑115台,空调机259台,移动电话247部。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4840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99元,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性支出2941元,下降11.5%。恩格尔系数为40.2%。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2.76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18台,家用计算机122台,空调机150台,移动电话366部,电冰箱122台,洗衣机116台。 社会保障 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区参保人数49.0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有29.81万人次、30.58万人次、33.92万人次、18.8万人次和33.4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71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480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93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60元。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间,床位数10229张。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 全区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空气污染指数稳定在良好状态,其中空气中总悬浮物为0.13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0.01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2毫克/立方米,降尘为3.33吨/月.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建成烟控覆盖率为100%。 全年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940.18万吨,其中化学耗氧量排放量为895.23吨,氨氮排放量为87.48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9.84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886.1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07.37吨,烟尘(粉尘)排放量139.59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 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1分贝,达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9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 安全生产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94人,比上年下降10.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832人,下降20.7%。其中,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9人,下降35.7%。全年共发生区域道路交通事故527起,死亡182人,下降11%。 注: 1、本公报所列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