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1 衢州市柯城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年初“两会”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克服困难中全力推进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8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56.31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64.7%,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5.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增长6.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增长5.3%,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增长3.1%,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增长6.1%。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3858个,其中新增就业岗位151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9%以内。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种植业产值5.91亿元,增长15.3%;林业产值0.83亿元,增长12.2%;牧业产值4.99亿元,增长24.7%;渔业产值0.53亿元,增长1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1亿元,同比增长23.5%。粮食总体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长,粮食面积为6.49万亩,同比增长4.1%,总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6.1%。生猪存栏17.78万头,同比增长10.9%;出栏30.55万头,同比增长1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下同)共36家,实现总产值64.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工业经济主要特点:一是内生增长动力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产值增长33.3%,小型企业产值增长40.4%,新产品产值增长72.3%。二是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实现重工业产值55.32亿元,增长45.6%;轻工业产值9.60亿元,增长12.1%,两者增幅相差33.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做大做强成效明显。产值超1亿元企业达13家,比上年增加5家。

全区有施工量的建筑业企业21家,与上年持平。建筑业总产值为28.15亿元,同比增长30.7%。本年新签合同额36.85亿元,同比增长32.5%。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为254.5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7亿元,增长21.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68亿元,增长29.5%;完成工业投资17.47亿元,增长22.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6亿元,增长13.9%。民间投资增势明显,全区累计完成民间投资41.55亿元,增长43.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3.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投资项目明显增加,投资施工项目个数达211个,比上年增加52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6个县(市、区)首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6亿元,增长21.0%。乡村消费市场和城镇消费市场都呈现了供需两旺的态势,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消费效果有所显现。亿元市场7家,年成交额14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摊位数2365个。

201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出口1.84亿美元,增长66.4%;进口0.48亿美元,出现下降。

六、财政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7亿元,增长19.6%。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7.5%。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40%部分增长35.6%;增值税25%部分增长27.4%;营业税增长5.3%。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现全区有小学30所,在校学生27808人,教职工人数148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2人;初中9所,在校学生10161人,教职工人数8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8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

全区企事业单位和户籍在柯城区的居民共申请专利501件,授权专利360件。共申报科技计划项目74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国家星火项目1项;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项;申报省级农产品创新项目1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项、省级新产品17项、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资助项目3项。成功培育省、市专利示范企业各1家。实现我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零的突破;并使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达到7家。

八、旅游业

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1.66万人次(包括市本级),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24.1%;接待海外游客12605人次,同比增长22.5%。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点,即农家乐共55个村(点),280余户,有住宿床位2100个,接待乡村休闲游客1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7%,旅游收入6096.4万元,同比增长25.6%。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乡镇(街道)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基本到位。深入实施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目前全区15个乡镇(街道)中已建乡镇(街道)文化站10个,正在筹建的文化站5个。村(居)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到位。全区278个行政村中,建有室内文体活动场地的村达到262个。6个街道所辖29个社区均已成立了文体活动室,近一半的社区文体活动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现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全区乡镇(街)共有篮球场143个,308副室外乒乓球台,体育活动室150个,全区100%的社区和7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符合省标准的健身点。在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中获得10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在衢州市第八届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中获得223枚金牌、79枚银牌、33枚铜牌,总分3355.8分,连续八届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名列全市第一名。一年来,在国家级比赛中获2枚银牌、1枚铜牌;在省级比赛中取得了14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打破2项省同龄组纪录、3项市同龄组纪录、10项区同龄组纪录,向省职业技术学院输送长期集训以上运动员8名。

年末全区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卫生监督所1家、中心卫生院3家、乡卫生院8家,病床数565张,卫生技术人员757人,注册护士322人。围产儿死亡率10.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14‰。2011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92万人,参合率达95.06%,2010—2011年两年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率达74.1%,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适龄儿童免疫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9.52%。孕产妇建卡率99.19%,住院分娩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