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达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 (2012年3月)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高位求进、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增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8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32.35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5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77.2%和17.3%,分别拉动GDP增长0.83、11.74和2.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2.6:24.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57.03亿元,增长18.6%,占GDP的5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5%。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12%和13.8%。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8万公顷,增长0.7%,其中,小麦8.1万公顷,下降0.2%;水稻17.3万公顷,下降0.2%;玉米9.6万公顷,增3.6%;薯类16.3万公顷,增0.6%;油料种植面积12.3万公顷,增0.9%;蔬菜种植面积8.7万公顷,增1.0%。 粮油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粮食产量305.1万吨,比上年增加5.7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30.0万吨,增长2.4%(见表1)。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4万吨,增长3.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49.3万吨、6.7万吨和2.8万吨,分别增长3.4%、1.4%和6.0%。牛奶产量19132吨,增长21.8%。全年水产品产量达7.8万吨,增长5.0%。 全年建设标准粮田14.5万亩;新增有效灌面8.89万亩,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214台,实现机耕作业11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8.26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60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81.03亿元,增长2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23.7%(见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减(见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85亿元,增长90.4%;实现利税91.73亿元,增长61.5%;全员劳动生产率22.48万元/人,比上年提高3653元/人;资产负债率76.7%,下降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8次/年,下降0.6次;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88.2,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3亿元,增长10.6%。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73.4亿元,增长2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投资完成677.6亿元,增长1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7.57亿元,增长23.2%(见表4)。 全年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完成投资82.62亿元,增长36.2%。商品房施工面积1294.52万平方米,增长35.3%;商品房竣工面积232.98万平方米,增长10.6%;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27.46万平方米,下降4.1%;期房销售面积220.48万平方米,下降6.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5.59万平方米,增长49.7%。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38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4.6%,新增固定资产488.27亿元。年内上亿元投资项目57个,其中:达陕高速公路项目完成28.09亿元;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项目完成26.37亿元;瓮福磷硫化工项目完成19.38亿元;达万高速公路项目完成17亿元;达巴高速公路项目完成15.86亿元;南大梁高速公路项目完成11.38亿元;中石化油气开发和净化厂分别完成7.55亿元和5.57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9亿元,增长18.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7亿元,增长1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8.2亿元,增长17.7%。 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30.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9.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增长30.5%,办公用品类增长67.2%,家用电器类增长46.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0.0%。 全年出口创汇7303万美元,增长15.4%。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3.56亿元,增长25.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1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8973公里,完成客货运输总周转量125.36亿吨公里,增长14.0%。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22.14亿元,增长1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72.4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91.31万户。互联网用户29.58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91万人次,增长15.0%。旅游总收入50.06亿元,增长20.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增长34.5%,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73%提高到4.07%;财政支出200.2亿元,增长33.2%。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8.8亿元,增长2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00.3亿元,增长20.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9.8亿元,增长21.8%。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0.5亿元,增长34.7%。 全市财寿险保险机构23家,其中,人寿保险公司16家、财产保险公司6家、保险代理公司1家。加上中邮代理寿险、国寿兼业代理财险业务,实际市级保险经营机构已达25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8.27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9.90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8.38亿元。全市保险各类赔款及给付7.9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4.15亿元,财产险赔款3.8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227所,其中,小学1805所,普通中等学校382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8所。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59万人,在校生1.85万人,毕业生0.4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05万人,在校生39.07万人,毕业生12.75万人;小学招生8.84万人,在校生54.71万人,毕业生9.66万人。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94万人,在校生9.58万人,毕业生2.05万人。幼儿园639所,在园幼儿15.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全年组织申请专利305件,专利申请授权量203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院)、创作办公室及乡镇综合文化站331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107.2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18%和95.13%,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33.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63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55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31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5250人,注册护师、护士4350人;病床数1.62万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