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郴州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0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提质量、抓改革、惠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高质量的高增长发展格局,为“十二五”时期科学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3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67.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19.6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8:57.0:31.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29305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5.0亿元,增长16.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5.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9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1万人,劳务收入123.4亿元。 二、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7.1千公顷,增长1.0%;产量183.5万吨,增长2.8%。油料种植面积62.2千公顷,增长13.5;产量10.0万吨,增长14.7%。蔬菜种植面积89.1千公顷,增长0.3%;产量226.9万吨,下降0.1%。烤烟种植面积23.9千公顷,增长6.7%;产量6.2万吨,增长11.3%。出栏生猪531.5万头,下降3.0%;出栏牛12.9万头,下降1.5%;出栏羊39.7万头,下降1.1%;水产品产量9.2万吨,增长0.6%;出笼家禽3102万只,增长2.0%。 全市16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企业总产值110.2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5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6亿元,实现利润7.4亿元。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92个,合作组织成员9.4万人。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6万处,投入资金19.5亿元,完成土石方4600.9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公顷。 全市改造县乡公路254.7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87.6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个;建设农家书屋1346家;新建农村沼气池9097口;解决19.6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15.0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6.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0%。大中型工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5.2%;园区工业增加值261.4亿元,增长26.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35.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37.4%;高技术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47.3%;高耗能工业增加值368.9亿元,增长16.1%,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原煤产量2140.1万吨,下降5.2%;铁矿石原矿量52.6万吨,增长34.9%;铅精矿含量22.5万吨,下降6.6%;锌精矿含量16.1万吨,增长13.5%;发电量177.1亿千瓦时,增长7.7%;啤酒产量7413.6万升,增长13.0%;十种有色金属92.3万吨,增长20.9%;白银产量409.1吨,增长19.6%;饲料28.9万吨,增长41.4%;卷烟246.5亿支,下降3.5%;水泥545.5万吨,增长1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83.1亿元,增长51.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8.0亿元,增长47.4%;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利润增长的行业有33个。采矿业利润总额55.5亿元,增长66.0%;制造业利润总额100.8亿元,增长53.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1.7亿元,下降7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71.1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1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9.0万平方米,增长47.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5.3万平方米,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2460个,增加402个;新开工项目2120个,增加304个。固定资产投资811.6亿元,增长3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6.9亿元,增长34.4%;第二产业投资388.3亿元,增长38.7%;第三产业投资366.4亿元,增长31.8%。 基础设施投资203.0亿元,增长37.2%;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8亿元,107国道郴州绕城线、宜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民生投资43.9亿元,增长39.8%;生态环保投资30.1亿元,增长33.7%;工业投资381.1亿元,增长38.1%,技改投资277.3亿元,增长25.3%。高耗能行业投资117.0亿元,增长16.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4.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4.2亿元,增长37.2%,商品房销售面积304.3万平方米,增长21.9%。经济适用房实际新开工1152套,廉租房实际新开工24923套。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0亿元,增长18.1%。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25.0亿元和57.0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8.3%。石油制品、金银珠宝、化妆品、家电、建材、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6.8%、36.4%、29.4%、30.6%、36.3%和33.5%;受政策性影响,汽车类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5%。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35.4万件,销售金额8.97亿元,发放补贴资金1.03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八大消费品全面上涨,其中:食品上涨9.6%;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6%;居住上涨7.5%;交通和通信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5%;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8.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上涨12.4%;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上涨2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上涨23.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44亿美元,增长57.7%。其中,出口8.33亿美元,增长33.7%;进口7.11亿美元,增长99.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0.56亿美元,增长37.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55亿美元,增长10.9%;加工贸易进出口4.64亿美元,增长140.9%,其中加工贸易出口2.74亿美元,增长127.9%。从商品类别看,白银出口39025万美元,增长117.2%;石墨出口5704万美元,下降24.5%;铋出口6671万美元,增长73.1%;卫星通讯设备出口6842万美元,增长24.8%。 全市新签外资项目88个,实际利用外资6.28亿美元,增长18.7%。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5.48亿美元,增长26.8%。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225.7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引进资金134.8亿元,增长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