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16 湘西州统计局

2011年在校学生、招生、毕业生数

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中学 小学

       普通高中 初中

学校数(所) 3 31 184     688

在校学生数(人) 34098 28873 148528 42814 105714 228051

招生数(人) 14179 8850 51619 16408 35211 34855

毕业生数(人) 10043 5732 51156 12493 38663 39000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州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6项。其中,国家项目11项、省级项目53项、州级项目62项。投入科技引导资金3460万元,州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实现产值10.5亿元,利税2.6亿元。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52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和民营科技企业11家。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专项取得显着成绩。16个科技攻关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1.8亿元,全年专项项目共新增产值0.8亿元。高效农业示范成效显着。全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2项,投入科技引导资金1072万元,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0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万余亩,开展科技培训12.5万人次。技术市场和专利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国家专利申请量38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件,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118件,工矿企业专利申请89件。专利授权194件。其中,工矿企业专利授权66件。全州专利实施率达32%以上。新培育技贸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13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有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8个、艺术馆1个、文化站167个、文艺研究所2个、文艺中专学校1所、博物馆7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全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200余件(幅),各类汇演获金奖21项、银奖18项、铜奖30项。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全年送戏下乡演出624场,放映公益电影2.35万余场。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组织申报了24个省级项目和第三批国家级项目代表传承人11人,有9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国家级项目总数达到24个。土家织锦生产基地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吉首、保靖、永顺、龙山荣获“全省非遗保护十强县”。花垣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有广播电视台9座。其中,州级广播电视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7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962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3.5%。有公共电视节目10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5561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5%。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其中,州级台2座,县级台9座,发射功率为22.75千瓦。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0.9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44万户。开通数字电视21.26万户。全州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1.08万公里。吉首、龙山、花垣、古丈、泸溪等县市推进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发射基站19个。8县市建立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发射基站12个,开通了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发展手机电视用户1万余户。

年末全州有卫生事业机构315个。其中,县以上国有综合医院9个,中医医院8个,专科医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9个,妇幼保健院(所)9个,专科疾病防治所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203个。全州设置病床11100张。共有卫生人员12904人。其中,技术人员10763人。卫生应急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及时有效处置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7.82%;全州未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完成8000座,健康教育、城乡卫生整治、控烟等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不断强化职业危害、学校传染病防控、公共场所、饮用水、放射机构的管理。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3起。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健康湘西、科学健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建村级“农村农民健身工程”103个,乡镇级20个,新建“社区健身路径工程”、户外营地、健身步道等66处。成立农村体育健身组织23个,社区体育健身组织13个,新增健身站(点)23个,审批成立体育协会、俱乐部19个。我州组队代表湖南省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夺得秋千、高脚项目八个第一的骄人成绩。在湖南省青少年锦标赛上,夺得体操项目13金、10银、5铜,金牌数排全省第二,举重、散打获全省团体总分第二的成绩。体育彩票发行再创新高,销售6000余万元,增长20%。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保有量17.47万公顷。全州建设占用耕地356.86公顷。补充耕地1048.77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15.55万公顷。

全州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自然保护区29个,自然保护区小区17个。保护区面积30.15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9.5%。2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县级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35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59万公顷。全州酸雨控制区面积18.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七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吉首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7.2%。全州共检查各类污染源1015家,结构调整淘汰关停企业18家,其中,涉及大气污染企业11家,水污染企业7家。对48家企业实施停产整治、50家企业限期治理。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21宗。

生态州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人工造林11.4万亩,中幼林抚育35万亩。“八百里绿色行动”拓展工程暨百个乡镇街道绿化造林3.55万亩,打造精品景点50余处。全民义务植树53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4.3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8973口;新增林地面积6.34万亩、活立木蓄积70.11万立方米,分别达到1151.28万亩和2971.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6.8%。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989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6.45%。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21起,下降39.5%,死亡141人,下降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9人,下降22%;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5人;煤炭百万吨煤死亡人数17.9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0起,造成118人死亡,45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7.7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6.7人,下降10.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总人口287.55万人,增长8.9%,常住人口256.25万人,增长0.5%。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26.33万人,占总人口的78.7%。其中,土家族125.28万人,苗族98.78万人。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3.9‰,与上年持平;死亡率为6‰,比上年上升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9‰,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