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维西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5 迪庆州维西县统计局

2011年,维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迎难而上,奋力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完善和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产业重点,扎实工作,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提高粮食基础产业,着力发展农业、交通、城镇、科技四大基础产业,积极培育生物、水电、矿冶和旅游四大支柱产业;保增长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形象显着提升,全县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保增长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发展既快又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年内生产总值达到22292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610万元,增长6.80%;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3490万元,增长22.8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3829万元,增长19.30%。

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较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7.23:31.46:51.31调整为15.97:32.97:51.06,人均GDP由上年的11849元,上升到今年的14036元。

二、农业

201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年内粮豆总产量达到63113吨,比上年增长5.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62703万元,增长13.50%,其中:农业产值29730万元,增长12.17%,林业产值9824万元,增长17.13%,牧业产值18953万元,增长15.24%,渔业产值2252万元,增长5.9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44万元,增长9.21%。

绿化造林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全县造林面积422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7000公顷。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肉奶蛋总产量达到10452吨,比上年增长0.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回升步伐加快。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963万元,比上年增长51.02%。全部工业增加值26875万元,增长35.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75万。

维西县2011单位GDP能耗下降3.99%

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6615万元,增长16.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工业投资增幅提高。2011年全县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91574万元,增长25.32%。其中:水电业投资完成额达144417万元(澜沧里底电、乌弄龙电站完成投资119757万元),德维二级油路建设投资完成121665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1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33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3.79%。

五、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稳步发展。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275.6万元,增长21.29%。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35.6万元,增长16.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440万元,增长29.8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4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邮政业务总量231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5100户,电信宽带用户2000户,移动电话用户约90547户。

金融业发展形势稳定。金融运行良好,呈现存款、贷款、现金投放同比增加的态势。2011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8802万元,增长14.70%。2011年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4167万元,比年初增加33063万元,增长15.66%,金融机构单位存款余额为141666万元,比年初增加12711万元,增长9.86%,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101672万元,比年初增加21032万元,增长26.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3870万元,比年初增加38508万元,增长58.92%。

旅游业健康发展。2011年国内外旅游人次达87.08万人,比上年增长38.24%,其中:海外游客1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79%,旅游业总收入达56752.68万元,比上年下降7.83%。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内继续抓好大棚蔬菜种植、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种植示范,大力推广节能、节柴灶,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开展以“药材种植”、“家畜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等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7期,受训人数达15548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176人。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始终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全面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11年末共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50所,小学教学点13个,幼儿园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高中生373人,初中生7414人,小学生12330人,小学毛入学率达99.55%。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2011年,积极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卫生强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卫生院项目建设,医疗条件逐步改善。2011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3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4人,村卫生室70个。

各类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广播转播站53座,电视收转站116座,有线网站10座,直播卫星村村通设备45283套,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6%。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12次,参加运动员4300人次。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演出33场,观众人数7万人次,放映电影474场,其中:放映科技电影474场,观众人数5万人次,全民健身设施450平方米。